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企业 > 2017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发布,万洲、伊利、蒙牛、康师傅、娃哈哈领航!

2017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发布,万洲、伊利、蒙牛、康师傅、娃哈哈领航!
2017-08-30 16:44:39   作者:ygg   来源: 包联电商   评论:0 点击:

美极等;通过可口可乐官网 公布的信息显示,截止2017年2月24日,可口可乐拥有超过21个10亿美元品牌,包括: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美汁源等等;百事可乐官网上 也显示其拥有超过22个10亿美元品牌,包括:百事、佳得乐、乐事、纯果乐、桂格等。

 

由于公开的权威信息有限,我们粗略地统计,领先企业现在或者曾经达到10亿美元品牌的数量有:

 

 

在国内,我们极少看到拥有众多超强的品牌组合的企业,或许,成为世界百强的领先企业,要让企业旗下拥有多个10亿美元品牌。

基于跨品类的多品牌战略才是基础

可口可乐定制瓶。在Interbrand发布的2016全球最佳品牌榜中,可口可乐位居第三,消品类第一

图片来源:buy.shareacoke.com

 

观察全球领先的百强企业,旗下多拥有数个,甚至数十个跨品类的品牌,并且品牌多是单个品类的坚固领导者,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可乐”品类;乐事在薯片跨品类;雀巢咖啡在咖啡品类等等。

 

然而,中国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一个品牌覆盖了多个品类,一家企业数个甚至数十个不同的产品几乎一直使用一个品牌,在任何产品上都不舍得放弃企业的Logo。领先的企业占据了个别品类领导者的位置,但在跨品类时几乎难再成第一。“单个品牌难以同时领导多个品类”,此观点可以通过  “ Chnbrand 品 牌排行榜 ”进行验证。

 

当然,多品牌战略适合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推进。我们建议,在企业的初期阶段,旗下的品牌成为某个品类中代表性品牌之前,不宜进行多元战略。我们看到有许多小企业的官网上挂满了各种品牌的Logo,绝大多数都从未听闻,这样的多品牌战略,只会分散企业原本就有限的资源。

 

第三、 全球化

除了历史的积淀,多品牌战略,另一项让全球百强企业获得持续增长的因素就是全球化战略。

全球百强企业的全球化表现

 

雀巢Logo

 

全球与北美地区的领先企业的显著特征是高度的全球化。例如,截止2016年,雀巢在全球191个国家销售产品,在全球拥有328000名员工。

 

根据雀巢发布的2016年度回顾(Annual Review 2016),可以看到其在全球各主要市场的业绩,我们特选出大中华区,美国与瑞士进行比照,大中华区的业绩达到人民币450亿,占全球销售额的7.3%,雀巢的大中华区业绩放在此次的FBIF百强榜中也处领先位置。

 

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瑞士的企业,雀巢瑞士本土的业绩竟只有1.65%,对于集团的整体业绩而言,微乎其微。美国是其最大的市场,占到整体业绩的29.84%。因此,也有人评价雀巢是最全球化的公司。

 

此外,百威英博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200000名员工,2016年业绩为455.17亿美元,北美达156.98亿美元,仅占34.49%(百威英博2016年年报)。

 

根据百事2016年报,百事在全球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多个,超过联合国的数量,海外业绩占42%,同时北美以外贡献了24%的营业利润。

 

以上为百强排名前5企业的全球化表现,我们特挑选全球百强排名相对靠后的家乐氏公司(第27名)来看其全球化程度,根据其2016年报,截止2017年2月21日,其主要产品在21个国家生产,并且在超过180个国家进行销售。北美以外的业绩贡献了31.30%的业绩。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未统计所有)百强的领先企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超过50个国家),并且业绩中有1/3来自于海外,甚至更高。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这些跨国企业几乎都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增长带来广阔的机会。

中国食品企业的全球化现状

全球化企业它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在全球最适合的地方投资设点,面对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同时提到:“莱韬悦专家认为,企业全球化要经历五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出口型、初期扩张型、国际型、跨国型和全球型。”

 

依照文中标准,结合前述全球百强企业的例子(市场超过50个国家),我们在FBIF百强的食品主流企业中较难找到符合“全球化企业”定义的企业,中国企业目前多走在初期扩张型,或者进入到“跨国型”:

 

处于“跨国型”阶段的企业则往往在当地采购并营销产品,海外并购情况亦时有发生;公司会按照业务和区域组合管理,各国的协调相应增加;在组织架构上,总部会针对不同规模的海外公司实现差异化管理。规模较大的海外公司往往会直接升级为事业部,由总部直接管理,同时,规模较小的海外公司仍归国际公司管理。(《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我们认为目前相对比较符合“跨国型”标准的企业有万洲国际、澳优乳业和西王食品。(说明:香港李锦记是我们发现的一家同样具有跨国型特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有工厂,并且产品销往超过100多个国家,然而,由于该企业暂不提供营业额的数据,因此,本次未入百强榜,我们亦无法进行对比。)

 

万洲国际

如前文所述,万洲2016年报显示:“中国业务于2016年占本集团总营业额为36.0%,美国业务于2016年对本集团总营业额贡献为57.4%。”

 

2017年,据路透社报道:“史密斯菲尔德在波兰收购多家肉类加工厂及生猪屠宰场,以扩展欧洲业务。”未来万洲将更加国际化。

 

澳优乳业

澳优乳业经营分部资料

来源:澳优乳业2017年中期报告

 

根据澳优乳业2016年报,澳优乳业集团年收入为27.40亿元,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8.19亿元,占比约为66.4%,海外销售额为9.2亿元,占比33.6%,通过 “澳优的业务版图及销售网络”,我们可以发现,业务涉及的国家超过30个。根据最近发布的2017年中报,仍然可以看到澳优乳业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的业绩都在保持高额增长。

 

西王食品

西王食品于2016年以7.3亿美元收购主营业务为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健康食品的Kerr公司。《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对总资产仅为22.18亿元的西王食品来说,堪称一次‘蛇吞象’”。

 

当然,收购后的业绩回报却是十分惊人的。合并完成后,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相关热词搜索:康师傅 蒙牛 伊利

上一篇:九三集团自封袋招标,只剩一天!
下一篇:安徽省首个BOPA薄膜项目开工,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