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标签的起源和定义
清洁标签运动起源于20多年前的英国,当时在发生了几次严重的食品安全恐慌事件后,行业希望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开始了一系列针对于食品配料标签的运动。刚开始的时候范围相对较小,但不久这场运动逐渐扩展到整个欧盟和世界其他地方。
为了方便消费者区分食品添加剂,欧盟采用E-NUMBER编号(E编码)系统,将几百种获得使用的添加剂列入许可名单。一种食品添加剂只有一种编码,E编码用于食品当中的很多添加剂,包括色素、防腐剂、增稠剂、风味增香剂、稳定剂等等;在食品的标签上,作为食品添加剂的E编码很清晰的告诉消费者,该食品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能很清晰区分食品标签中的食品添加剂后,很自然的会将关注重点放在食品的天然成分中。最近一项由GNT集团发起面向全欧洲消费者的调研发现,2/3的欧洲人每周至少购买一次薯片、坚果、风味小吃,有超过1/3的消费者(36%)会非常关注天然配料成分,超过了对脂肪(34%)、热量的关注(27%)以及对有机配料的关注(11%)。此外,47%的欧洲人会尽可能避开添加人工色素的产品。
消费者想要简短的标签,是因为这些标签中包含天然简单的配料,十分易于他们的识别,而不是一长串他们完全不认识的E编码。食品企业为了足消费者的需求,“清洁标签”由此而来。刚开始“清洁标签”在各个国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随着对消费者市场研究,行业内慢慢总结出一个相对成熟的概念。
清洁标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成份必须是天然、有机,不含人工添加物及防腐剂的,且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细的成份
●产品成份越简单,越少越好
●产品成份不包含难懂的化学成
●产品制成过程越简单,越短越好
清洁标签在全球的影响力
现在,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兴趣和认知正在不断地增长,对包装食品和饮料的期望也正在提高。而清洁标签产品展现的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所以目前也成为了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一种趋势,并在主流消费群中快速获得一席之地。
全球产品及“清洁标签”产品数量
根据Mintel GNPD(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产品当中有520307个具有“清洁标签”,占全球产品数量总额的21.5%。同时可以看到,从2005年起,“清洁标签”产品的数量是逐年上升的。
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下,国际品牌的食品生产商也意识到跟随清洁标签带来的价值,迅速做出反应,推出更天然的食品。
美国达拉斯Daisy Brand公司(酸奶制造商)研发出的Daisy松软干酪仅有四种配料。
雀巢在Edys、Hagen-Dazs、Outshine、Skinny Cow、Nestlé Ice Cream以及Nestlé Drumstick这六款品牌产品中不再添加诸如果葡糖浆等不符合清洁标签规范要求的食材配料。
达能集团向消费者郑重承诺,公司将致力于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以及使用更多天然的配料,减少非合成、非转基因类配料的种类。诸如此类的措施将重点在公司三大旗舰品牌Dannon, Oikos 和 Danimals中统一实施。
卡夫-亨氏集团将旗下通心粉以及奶酪产品中使用的人工防腐剂、香精香料以及人造色素等予以取缔,此外,在诸如辣椒粉、胭脂红以及姜黄等天然香辛料中禁止使用包括yellow 5和yellow 6等类别的人造色素。
Mars(玛氏)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更是宣布旗下所有供人类食用的食品将不再使用任何人工色素。
清洁标签在中国
清洁标签在中国有市场吗清洁标签虽然兴起于西方国家,但随着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现在中国消费者对食品的配料表也越来越关心。
根据全球配料解决方案供应商Ingredion(宜瑞安公司)发布的一份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显示,约85%的消费者表示会在购买包装食品时看一下食品配料表,而且对人工/化学添加剂有较强的负面看法。同时,在亚太区受访的几个区域中,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配料和标签最为关注。
基于此,中国的一些品牌企业也正朝着清洁标签的方向发展以接轨国际。例如统一企业在2015年就启动了“Clean label”计划,减少食品添加剂,降低风险。
所以,不管是对于食品生产制造商还是经销商来说,在生产销售产品的时候,可以用简洁的配料表来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并满足消费者对透明化和真实性的需求,达到进一步拓展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