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学习园地 > e线讲堂 > 彩活工价为什么一降再降(上)

彩活工价为什么一降再降(上)
2012-11-30 10:13:06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彩活工价的下落幅度,可谓一泻千里。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下降了近1倍左右。1997年以前40-60元/色令。目前只能做到20~30元/色令。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地区下降幅度更为触目惊心。据称,无锡的小胶印彩活工价已降到了8元/色令,几近无利可图。
  彩活工价的持续回落直接影响到了印刷企业的利润率,与工价的下降幅度对应,印刷企业的利润率基本上也是降低了1倍。企业普遍反映,与前些年印制彩活的丰厚利润相比。现在彩活利润薄了,客户的出价苛刻了,生意难做了。
  在彩活工价下落的混战之中,有国有企业的无奈应战,有私企、小企业的不计后果,也有实力雄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主动降价行为。有消息称,北京一家知名外企已把彩色轮转的价格压到了每色令10元以下,以他们的质量水平与专业素质,对市场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对彩活工价下降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受访人士认为,原来价格有高企现象,现在工价回落,也是高额利润向合理利润回归的自然过程,这表明市场之手在正常发挥作用。采访中,一位原在国企大厂工作过的人士不无感慨,20世纪80年代,国有印刷企业设备好,规模大,有比较优势,彩活获利相当丰厚,现在已今非昔比,风光不再了。
  也有受访人士指出,近几年彩活工价的下降,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印刷所需原材料近几年也处于价格下滑之中。如占原材料50%之多的纸张,价格经历了几次下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彩活价格下降对印厂利润的影响,使印厂在价格大幅度下落的同时仍可保持微薄的盈利。
  不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的彩活价格已经处于底部,没有多少下落的余地了,再降下去,大家只能赔本赚吆喝了。但是,面临进入WTO的严峻形势,价格下落之势是否就此止步,也只有市场能做出最终的回答。
  原因供需失衡
  探究工价持续下落的原因,业内人士从行业特点上进行了分析。印刷业市场进入壁垒偏低,前几年其行业平均利润率又偏高,自然吸引社会资本向这个领域的流动。从这个角度讲,彩活工价下降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是一种市场的调整过程。
  然而,在这个市场的调整过程中,因为一个政策契机,市场的供应总量过分膨胀了。1998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对进口高速多色印刷设备的优惠政策,免税幅度高达42.74%。一时之间,海德堡、三菱等印刷设备进口商的订单猛增。据初步估计,2000年全国进口对开多色胶印机超过400台。采访中,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指出,彩活工价持续下落的时间,也正是高档进口印刷机集中涌进的时期。供应量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放大了,但需求没有马上跟上,这是引发一轮又一轮降价狂潮的直接原因。
  为此,有人尖锐地质问,在这种大规模集中购置设备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之力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调节失控、资源浪费现象?甚至有人指出,在低水平印刷生产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先进生产力的过剩问题又初露苗头。
  先进生产能力是否过剩,并不取决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幅度,而要看供需的平衡状况,市场的激烈竞争程度直观地表明,需求增长慢于供给的增长,才会出现众人争食,工价应声而落的局面。
  客观来讲,近几年国内印刷需求也是增长很快的。尤其包装印刷、商业广告、商业样本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虽然较之印刷供应量的增长,需求的增长滞后了一些,但这个缓慢增长的蛋糕,终有长大的时候.加入WTO后商务活动增加的前景,申奥成功后所增加的巨大商机,都使人们确信,就印刷业来讲,需求增长具有无限的潜力。
  所以乐观地看,这种集中购置并不是设备过剩了,重复投资了,而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关键的是,印刷企业怎样把潜在印刷需求更快地激发为现实印刷需求。
  实际上,彩活工价下降的最为深刻的背景与原因,是我国已逐步进入了市场化经济。在采访中,一位新华厂的负责人指出,印刷价格明显下降并不是从彩活开始的,而是从印前、从彩色制版开始的,厂内的制版车间最先受到了冲击。而印前制版进入壁垒更低,市场开放的更早,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制版市场的竞争预示着明天彩活市场的竞争。

相关热词搜索: 工价

上一篇:中国箱纸板市场变化浅析
下一篇:彩活工价为什么一降再降(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