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就当前国内外包装业的发展趋势,花了较长一段时间,专门查阅和从多渠道收集了大量相关信息资料,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则,我把它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以供参考。
一、当前国外包装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包装组织(简称WPO)提供的信息,目前,包装业在全世界工业中居前10位,全球包装业营业额逾5,00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2%,其构成状况:纸和纸板32%,塑料28%,金属24%,玻璃6%,包装机械5%,它5%;全球包装企业有10万多家,从业500多万人,是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
由于工业科技(含包装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即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能源短缺,这三大问题已危及到地球的生活空间和人类的生存安全,同时势必阻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三大问题的严重存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当前正在采取相应对策,制定各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就包装行业而言,可概括为“三大发展趋势”:
(一)一场大规模的“绿色革命”浪潮正日渐席卷全球
这场“绿色革命”,是世界包装业的一次大变革,也是面临的一场攻尖战。这是当今包装业发展的第一辈子大趋势。
1.“绿色革命”的基本含意
“绿色革命”,它是适应环保和节约资源,在观念、材料、生产和消费等各方面引起的一次大变革。其内容大体为: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如一次性餐具、毫无益处的色素及添加物等;REUSE:修旧利废;RECYCLE:提倡可循环再生的产品;ECONOMIC:讲究经济实惠,节约资源:ECOLOGICAL:讲究生态效益,不使用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产品;EGUI-TABLE:符合平等及道德原则,不用非道德推销及不使用非人道动物试验的产品。
就“绿色包装”而言,它要符合保护环境及节约资源的3R和1D的原则,也就是绿色包装必须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的对生丰收环境、人体和牲畜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即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制造、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具体说应达到以下要求:REDUCE:减少材料消耗,反对过分包装;REUSE:可重复使用;RECYCLE:可循环再生;DEGRADADLE:可降解腐化,消除白色污染。
在这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国外各企业还把环保意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范围,即实行绿色管理。其内容为: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之中;REDUCE: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RECYCLE:对使用过的产品实行回收;REDISCOVER:变生产的产品为绿色产品;RESERVE: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及节约的宣传。
2.“绿色革命”的重要性
这场“绿色革命”,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与发展,其意义可概括为“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地球资源;有利于保护人体和牲畜健康;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发更广泛的自然资源;有利于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句话,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就是人类在为自已提前掘墓。
3.“绿色革命”是地球环境日趋恶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三废(废气、废水、废物)的破坏,全球环境正日趋恶化。据联合国环境署1996年“地球日”(4月22日)前夕发表的题为《采取行动,你和你的社区的环境指南》的报告中,汇集了全球各个领域一连串惊人可怕的数字:
——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在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幅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
——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污浊的空气中;
——温室气体过度释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海水水位上升,使沿海绿地和岛屿国家岌岌可危;
——全球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到200种生物从地球消失;
——全球有12亿人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生活污水排放装置;
——全球每年土壤流失达200多亿吨。每年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超过2700万吨,加之各种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粮食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体已构成威胁。全球还有40多种鱼类因人类的过度捕捞,也濒临灭绝。
据预测,由于都市化趋势的加剧,还将导致能源和水资源危机,至2050年全球缺水的城市人口将增至24亿,这将严重制约整个世界经济的社会的发展。再以每分钟和年度计算:全球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消失森林21公顷,每年消失1100万公顷;沙漠化11公顷,每年578万公顷;污水排入江河湖海85万吨,每年4467亿吨;死亡人数28人,每年死亡1472万人。上述这些数字是多么令人不安!可以说,目前人类正挣扎在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的死亡线上,如若再不加以扼制,人类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自己所掘的坟墓之中。因此,全球正在兴起的这场“绿色革命”潮流,它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又是人类在探索自我生存道路上的一种理智之举。
4.“绿色革命”的系列举措
在这场“绿色革命”中,纵观全球态势。其基本兴措大体是:
——采取联合行动,共同防治环境污染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的日益短缺这一严重状况,从认识到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早在1968年4月,全世界就有30多位科学家聚集意大利首府罗马,专题座谈了人类未来的环境问题,这是有关生态危机的第一次重要国际讨论会,并发表了研究报告。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召开,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从此,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5年,鉴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现象,世界环境专家在奥地利首府维也纳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7年9月15日,全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于是每年9月15日又为“国际环保臭氧日”。1991年7月,为了使现有的“绿色食品”、“绿色标志”在国际贸易中规范化流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ACGE),1992年10月决定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1998年6月8日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成立了“TC207委员会”,其任务是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达到节省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之目的。1997年6月23日,世界环保组织又在联合国总部召开大会,商讨了近5年内环保统一行动方案的问题。总之,治理全球环境污染的这场“绿色革命”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行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
——推行产品环境“绿色标志”
从1978年以来,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在进行国际贸易中逐步推行一种产品“绿色标志”。凡标有“绿色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直至最后消费回收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个产品只有取得了某国的环境标志,方能获得进入该国市场的“通行证”否则禁其入境。自1986年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和欧共体,又相继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绿色法规,严禁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入境。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相互签订环境协定书达127个,其中17个含有贸易条款,含有贸易条款的法规不仅限制或禁止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而且还限制与禁止违反法规的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显然,绿色环境标志、绿色法规、多边环境协定等构成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凡是违反环保规定的产品,就将严重影响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有利于环境的绿色产品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被淘汰。
——加强环保法规,禁止使用难以降解和有害环境的塑料包装材料
美国早在1988年就有21个州颁布了共计2332条法令,限制和禁用某些塑料包装制品。意大利于1991年开始禁止在其境内使用不能生物降解的某些塑料杂品袋。瑞士1991年11月颁布有关包装法规法令,禁止生产无法循环使用的包装容器。欧共体于1992年颁布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指令,从2000年1月1日起,从其市场排除一切不能重复使用或不能降解再生的包装。德国于1991年颁布〈包装--V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并采取措施推动工业界将盛装用的“PVC”瓶改为“PET”瓶,还要求将80%的“PET”瓶收回利用。同时禁用聚氯乙烯,只准使用聚乙烯“PE”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指“PET”类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此外,德国对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者,征收其环保税。丹麦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啤酒和饮料容器,也禁止进口此类容器包装的啤酒和饮料。日本于1995年1月1日起就禁止使用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材料。
——重视推行LCA产品评价技术
LCA即寿命周期分析法,它是依据系统工程的观点,包括原材料的选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再使用或回收,直至最终处理,通过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的鉴定和量化分析来评价该产品,对资源和环境所带来负担的一种客观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排出因片面看待问题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这种寿命周期分析法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此方法将发挥大作用。
——注重推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是在ISO9000国际管理标准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标准后制定出来,也就是说它增加了环保的内容。ISO14000共包含24个标准,1997年已颁布其中5个,2000年前全部出台。它的颁布将对整个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持续作用,对国际贸易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加大环保的经济投入
鉴于环保是涉及各行各业和关系人类的生存条件,与工业、交通、建筑、卫生、农、林、牧、副、渔都密不可分。因此,各发达国家的银行、金融、保险以至信息等行业都积极投入,国家和私人尽力参与,跨国公司也显得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