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媒介传播环境渐趋成熟,全球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呈现出一些发展新特征:国外,大型出版商基本实现了从内容商到服务商的转型,电子书市场形势发生转变;国内,在“十二五”时期的收官之年,数字出版产值再创新高,突破4400亿元,转型升级渐趋深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数字出版产业环境综述
(一)国际环境
2015年,受新型媒体格局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的驱动,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国际数字出版产业环境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培生、爱思唯尔等大型出版商逐步实现了从出版商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技术发展催生了出版新业务、新形态、新模式;电子书销量下滑,市场发展面临变局;国际出版集团并购重组依然如火如荼;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巨头开始布局线下业务,着手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
(二)国内环境
1.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环境日臻趋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数字出版产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2. 文化产业地位突出,分享经济作用凸显
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支柱性产业即指产业增加值应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需达到4.6万亿元以上(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性指标是大于92.7万亿元)”的发展目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2013年增长21.0%;年平均增长10.0%,比同期GDP现行增速高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同时,新兴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数字方式已成主流,全民阅读前景广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较2014年提升2.4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年增长率为19.4%,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90.1%。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平稳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终端阅读和各类手机应用的发展。
二、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分析
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全年收入规模超过4400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与网络游戏依然占据收入榜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期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增长幅度超过10%。
(一)收入规模持续上升
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5.85亿元,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达49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9.6亿元,博客达11.8亿元,在线音乐达55亿元,网络动漫达44.2亿元,移动出版(手机彩铃、铃音、移动游戏等)达1055.9亿元,网络游戏达888.8亿元,在线教育达18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09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