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突破,一些高阻隔、耐蒸煮、抗氧化、防霉防腐等功能性塑料食品包装得到速度推广,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减少了由于霉变、腐烂等而导致的损失和浪费。比如黄瓜采用保鲜膜包装后,保质期可以从3天延长到14天;再比如月饼,即使加入最大限量的防腐剂,保质期也仅仅是一个星期,而采用了新型塑料薄膜包装后,月饼的保质期提高到了2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半年。
在食品安全广受关注的今天,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也在不断地面临各种各样的质疑,正确评价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塑料包装在保护食品不受外界污染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入一些污染源。如何杜绝包装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入有害物质,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王竹天强调,有关塑料食品包装的标准和法规是塑料食品包装安全的一道防火墙。在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国家在法律层面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里有200多项标准是涉及食品包装材料的;除了标准外,还有一些部门规章也涉及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于用于食品包装的树脂、添加剂等原料品种和剂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只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加工生产就可以保障塑料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对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评估是风险评估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据王竹天介绍,为了规范食品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单体、树脂、涂层等的生产和使用,确保塑料食品包装的安全,经过近3年时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完成了3000多个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和添加剂的清理工作,经过严格筛选,有600多个新品种允许进入标准目录。
随着塑料包装材料在食品中的大量使用,塑料食品包装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何如让自身实现持续发展的挑战。塑料来源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由于塑料的性能稳定,很难自行降解,随意丢弃后会对环境形成污染,因此如何处置废弃塑料成为制约塑料包装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针对一次性PS发泡餐具解禁后“白色污染”是否会卷土重来的担心,首先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不是一次性PS发泡餐具本身而是随意丢弃废弃物的不良习惯和管理不善;其次,上海市实施的“3分钱工程”证明回收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再次,先进回收处置技术的开发引进也为解决“白色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李沛生还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新管理法规,拟将废餐盒、塑料袋等纳入强制回收目录。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将对减少废弃塑料食品包装的环境污染,促进产业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内容请关注:塑料包装袋http://www.bz-e.com/html/bzcp/t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