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搓板状对瓦楞纸板影响
搓板状高低不平是瓦楞纸板外观上的毛病,即瓦楞纸板表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在某些部位沿着瓦楞沟槽,形成横向的、波峰和波谷交错的搓板状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机器运行方向上面纸松弛了。
所用的面纸材料越轻,搓板状的高低不平越严重;楞型越大,搓板状的高低不平也越明显。如果使用低克重面纸,搓板状的高低不平还会在表面的楞顶之间有一些小气泡产生(见图1、图2)。
二、搓板状产生的原因
搓板状是由于过多的胶水挤到胶线的两侧,胶水干燥后产生的张力使用纸下陷。对产生搓板状现象的原因,行业内观点并不统一,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上胶机上的胶量太大;
2. 面纸吸收过多水份;
3. 以上两种原因综合因素。
三、如何解决瓦楞纸板搓板状
在瓦楞纸板生产线上,要生产合格的瓦楞纸板,就要解决楞纸板搓板状的问题。搓板状与胶量太大和瓦楞原纸吸水性有关,而产生楞纸板搓板状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
1. 设备因素;
2. 纸箱生产工艺;
3. 操作水平;
4. 原纸。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瓦楞纸板出现搓板状的原因及如何控制纸板质量。
(一)设备因素
在上胶机的涂胶辊上有一层胶膜,当压载辊施加于涂胶处时,就有多余的黏合剂被挤到楞顶两侧,造成当表面粘合在齿顶较宽区域中时,比要求的粘合所必须的区域要宽。这些堆积的黏合剂干燥后就会收缩,而收缩又将低克重面纸向下拉并将面纸固定在瓦楞齿顶之间,这样就形成搓状的高低不平。
高克重的面纸硬度好,能抵抗这样向下的拉力。但是,当黏合剂干燥后,黏合剂的收缩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当采用高克重面纸(140g/m2以上)时,通常会使用瓦楞芯纸变形。由于齿顶的顶部被拉平一点,会使瓦楞纸板的厚度受到轻微的损失。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实验说明这一点:用一根滴管或其它类似器具在一块平的面纸上画上粘合线,这些粘合线会产生搓板状的高低不平的问题。即使没有用面纸去贴合单面瓦楞纸板,在两条粘合线之间也会形成低谷。
另外一个实验进一步证明是黏合剂而不是其它的原因:挑选一些有严重搓板状高低不平的双瓦楞纸板,将它浸入水中并来回摆动直到水份完全饱和为止。取出瓦楞纸板,将多余水份抖掉,将两面用面纸檫干,在几分钟之内,搓板状高低不平会开始消失。因为黏合剂吸收水分后开始松弛或膨胀,此时面纸不再被粘固在楞顶两侧上,而是回到齿顶顶部之间保持平直的状态。由于黏合剂和面纸都吸收了水份,导致面纸膨胀,芯纸也有相应的膨胀,所以在面纸上看不到松弛现象(搓板状)。
为了减少涂胶量,必须控制上胶机涂胶辊、匀胶辊的精度,控制上胶机的涂胶间隙。
1、涂胶辊、匀胶辊圆柱度不超过0.012 mm,涂胶辊、匀浆辊的跳动量不得超过0.025 mm。
2、涂胶辊、匀胶辊轴承不能磨损,使用小游隙轴承。
3、匀胶辊刮胶要干净。
4、根据面纸克重,尽量减少涂胶辊与匀胶辊的间隙(图3T1),最小间隙能达到0.06 mm.对于低克重面纸,应将涂胶辊与匀胶辊的间隙调到0.08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