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自60年代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异常迅速。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等许多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获准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已超过6万多家,采用商业条码标识的商品项目约50万种。采用产品包装条码技术进行商业自动化管理的各类连锁店、仓储超市、配送中心已达几千家。
条码印刷技术是条码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食品和日化等产品大量采用条码技术,与之配套的塑料包装厂家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条码印制不合格现象。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条码不仅不能提高管理效能,反而会造成混乱(国外大型零售商对于供应商条码出现的质量问题均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因此,深入研究塑料包装条码印制技术是很必要的。本文就部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与同行共同交流。
一、条码印制的主要技术指标
条码的具体标准在国标GB12904-91中已有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印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宽度公差;外观(含污点、孔隙及边缘粗糙度等);反射率及对比度。
1.宽度公差
由于条码是用不同宽度的条和空表示信息的,如果不严格控制条、空宽度的印刷误差,则可能出现宽窄条(空)的宽 度接近或窄至几乎消失等问题。这就会使条码符号不可识读或出现大量错误。因此,条和空的宽度尺寸以及条、宽精度的总和是保证译码器能够接受到正确的波形、正确完成译码的关键。
条码宽度公差主要有条空宽度公差,边缘到相似边缘之间的宽度公差、字符宽度公差。它描述了条、空宽度在印刷中的允许误差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影响识读效果。
2.外观
(1)表面有无破损、折裂、穿孔、涂抹等缺陷。
(2)表面有无脏污、墨线、着墨不匀等现象。
(3)与其它图案是否太近或出现重叠印刷。
(4)污点、孔隙和边缘粗糙度。
在条码印制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有时在条码符号的空中粘有油墨或在条中着墨不匀而产生孔隙(脱墨)。条码允 许有任意数量的污点和孔隙(脱墨),但应满足如下条件:
①其面积不超过直径为0.8X的圆面积的25%。
②其面积不完全覆盖一直径为0.4X的圆面积。
其中X为最窄单元的宽度。
边缘粗糙度的要求是:在所有可能的扫描轨迹上的元素都能满足印刷尺寸公差的要求。
3.反射率和对比度
对比度(PCS)是指空和条反射率之差与空的反射率的比率。反射率和对比度(PCS)值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二、条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条码印制的上述技术要求,下面就印制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涉及设计、制版、印刷、复合、包装 方式等几方面内容。
(-)设计
1.条码位置设计
条码位置应以装入实物后的实际位置进行考虑(同时透明外包装的条码不能与内装的单个零售商品上的条码同时显现),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际识读效果。对于面包、糖果、袋装食品等,条码位置一般应按下列顺序选:底面、背面、侧面、但不得选在弯曲、隔断、转角的位置上。对于圆筒形、三边封、背封袋,一般选在背面并注意避开热封部位和打空部位;对于枕形包装袋应确定好包装后的实际位置,避免处于转角位置。 而对于曲面处的条码,表面曲度不可超过30°。
2.尺寸设计
条码尺寸是指包括条码符号左右空白区的尺寸。一般情况下条码放大系数与条码印刷允许尺寸偏差成正比。放大倍数一般控制在0.8-2之间。
为了保证条码的正确识读,条码左右应留有一定宽度的空白区,空白区大小依条码种类而异,至少为最小条宽的10倍。按GB12904-91《通用商品条码》的规定,放大系数为1.0的情况下,条码左、右空白区宽度最小分别为3.63mm和2.31mm,为获得最佳的扫描效果,一般左右空白区的尺寸不应小于5mm宽。
为保证在条码识读中,不因条码的高度而影响条码识读成功率,一般条码符号不得随意截短。确有必要截短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