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学习园地 > 员工培训 > 我国造纸业如何面对加入WTO新形势

我国造纸业如何面对加入WTO新形势
2012-11-30 10:45:14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我国经过13年多的艰苦谈判,以1999年11月中美两国达成有关协定为契机,加上2000年和欧盟达成了协议,中国即将正式加入WTO。我国近20多年的实践证明:开放愈早的产为发展越快,改革开放是一条必由之路,加入WTO是我国为构建经济发展良好外部条件的必然选择。它也说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让中国自己来发展,而且也需要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这有利于借外资历与外部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加速经济发展。但我国长期处于是济体制下,要做到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很多,所以我们是边谈判,边研究解决问题,所以用了十多年时间,逐步创造适应加入WTO的一些基本条件。但国内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产业,加入WTO后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总的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浅见简如下:
  1 现代制浆造纸工业的特点与中国造纸工业的现况:
  1.1 与一般传统产业比较,现代造纸工业是一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重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相近,其规模经济和技术装备水平在竞争力上的影响,比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要的多,它的发展和清洁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投入。
  1.2 中国造纸工为在计划经济期间,却未得到如冶金和重化工等的同等重视,国家投入资金极为有限。改革开放以来产量的较快增长,在量依靠了乡镇简陋小企业的无序发展,因而在较大程度上扭曲了这一现代产业的性质、整体上成为一各效率低、污染重的非现代化落后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
  1.3 90年代以来,国内造纸工业受到政策上的保护不多,进口效率不断下调,外资进入也限制很少。
  1.4 国内的纺织、机械、服装等产业出口远高于进口,已成为出口创汇大户,而造纸工业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自给型,日益成为进口用汇大户,1999年共进口各种纸和纸板及纸制品691.3万吨,商品浆309。8万吨,加上废纸251。7万吨,总量达1252。7万吨,用汇56亿美元。而出口却微不足道,比钢铁、化工产业情况要差。
  2 加入WTO对造纸工业影响看法的方方面面:
  2.1 一般认为加入WTO由于调低关税,会增加进口纸的价格,竞争优势,冲击国内市场能量增大。其次是开放投资市场,减少对外资的限制,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优惠,会增加对国内原有较落后企业的竞争压力等。因而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将使造纸企业陷入很大困境。有的部门估计,加入WTO后,造纸企业受冲击面将达60%,由于部分企业精简人员及倒闭,失业人员可达70万人左右,国内对进口纸的依赖进一步增加,产业形势严峻,因而认为弊大于利。
  2.2 有人认为,近年来国内造纸工业牌相当困难境地,与本身的技术和质量过低关系较大。相对一资金与技术密集的现代造纸工业来看,以纸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产业,如印刷、出版、包装、卷烟等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所需资金较少,建设周期较短,能较快地实现他们的现代化改造,对造纸产品提出较高质量要求是必然的。在现在进口关税税率情况下,有些进口纸张的性能价格比尚优于国内产品,用户是有权利选择的,如国内铜版纸积压而又大量进口,即为一例。造纸工业如不加速汰劣扶强,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是没有其他出路的。
  2.3 从现有关税税率看,冲击国产纸主要品种的税率,近看已调低到12%~15%(商品浆已降为零)。虽比一些发达国家的5%~6%为高,但已比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平均20%为低。更远低于我国长期受保护的汽车工业的50%~100%税率。一个国家对其幼稚产业需要一定保护,但过度保护,缺少外来压力,更难于改变落后面貌。也要看到,近年来外资企业发展较快,其没有进口税的纸虽对整体市场有压力,但并未能压垮国内的强者。将压力变成自强发展的动力,是件好事。我们要欢迎外资进入,利用他们的资金与技术,与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这对将中国建成造纸工来强国有利。
  2.4 依据以上思考,从产业发展战略看,认为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激励国内造纸企业通过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实现产业组织机构、管理体制、产品结构、原料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技术进步;并有利于吸引外资解决产业发展缺乏的资金与技术困难。这将加速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扎实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而且有些问题早已存在,即使我国不加入WTO,为求得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能不自行奋力加速解决。例如:为了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对中高档次产品增产的需求,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成本,而迫使现有企业加速调整改造的冲击面就可能超过60%。此外,与国外同业比较,1998年我国纸和原生纸浆的总产量与日本和加拿大都为4000多万吨,日本从业人员为5.1万人,加拿大为6.5万人,而我国竟有120多万人,即下岗位70万人,劳动生产率仍仅为他们的十分之一。不接受这种冲击,中国造纸工业何能现代化,何能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因而,从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看,应属利大于弊。这种认识,看来更深入有理。
  3 加入WTO后,国内造纸工业需要考虑采取的对策措施
  3.1 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对策应着重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和清洁生产。要从改变经营管理机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动员全行业积极行动。要鼓励支持合资与私营企业的发展,要研究WTO游戏规则与国际经验,建议政府给予产业适当财政支持和一定时间内可行的政策保护。
  3.2 积极推进现在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支持鼓励一批有较强实力与活力的企业,以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如林业、包装业等)进行联合兼并等方式,纵向延伸,多种经营等途径,实现企业低成本、超常规、高效率发展,以迅速建成一批强有力的产业集团(山东晨鸣集团已开始辽种探索,可资借鉴)。造纸企业家对制度创新要有高度自觉和近切感。制度创新将为技术创新开始。
  3.3 企业要重视技术改造与创新,拓宽发展之路。面向市场,面对竞争,围绕质量、品种、成本和环保这些主要目标,多作调研,慎重果断决策,量力而行,避免失误,力求实效。从投资效益考虑,先纸后浆,较多利用废纸与商品浆见效快;无规模优势的小企业要重视开发新品种和小批量品种,以脱困求存。
  3.4 加速淘汰劣势落后生产力,以利于先进生产力的成长与重点帮扶。中国造纸工业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过度保护落后,将妨碍整体产业的发展。劣汰保强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山东为例,该省1995年造纸企业805家,总产量231万吨,1999年减少到不足200家,4年淘汰了总数的3/4,总产量却上升到353万吨;效益增加,污染相对减少,并出现了几家活力强劲,产量与效益同步迅速发展的明星企业,山东正由造纸大省向造纸强省的方向发展。
  3.5 企业要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顺利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知识、技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而不单纯是资金和物质资源。因而重视信息、知识、重视培养和善于使用人才,重视产学研销的结合,善于正确决策,果断行动,将是我国造纸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基本对策之一,也是近年一批明星企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基本经验。
  3.6 造纸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为,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我国资金和技术两者都处于劣势。虽然依靠产为自身力量,积极克服困难是主要的;同时认真研究WTO的有关规则务外经验,争取政府可能和适当的财政与政策帮扶,以羸得宝贵时间,加速增强竞争实力,仍有必要。
  3.7 争取国家将造纸工业列为重点扶助产业,参考日本过去对其机械产业的作法,增国家银行对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的低息与贴息贷款,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帮助解决发展资金的实际困难。
  3.8 WTO允许发展中国家的保护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如现在进口平均关税税率发达国家为4%,而发展中国家为14%,此外,也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出现与WTO规定接轨问题时,其接轨过渡期可延长为4~8年。 据此,我们可建议政府对纸张进口税率的调低,其对国内市场冲击严重的,宜小幅逐步下调,以适当减轻产业压力;也有部分原定税率过高的次要小品种,如神纸(迷信用纸)税率高达40%,实际毫无必要,可大幅下调,以降低纸类平均税率。
  3.9 WTO也有些例外原则,如在外资准入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按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对外资利用方向及利用比例作出必要规定。按目造纸产业政策,仅限制了如钞票等几种外资不会进入的项目。从我国国情看,实际上有部分品种,例如生活卫生用纸,各种32克/米2以下的薄型纸等,比较适合国内一些小机台转产图存,对这类品种的外资投入,加以适当限制,是否适合国情需要,值得研究。
  3.10 纸浆短缺,是我国参与国际纸市场竞争的劣势,当前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废纸资源,并适当增加进口商品浆外,对有一定规模且生产条件较好的草浆厂,应加以持助,尽速成防治污染,提高产品质量,使之能替代进口漂白阔叶木浆,用地配抄中高档文化用纸,既有可能,也是有价格优势的。从长远看,认真研究加速解决制浆木材资源发展的有关政策与资金问题,已属十分迫切。
  3.11 在当前国内造纸企业集中度甚低,外资及用私有企业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十分需要重视产业协会的生产与市场资信调研服务工作,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协调工作,指导防止发展的盲目性以及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并充分发挥产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对适应新形势也十分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我国 造纸业 如何

上一篇:未来包装技术及产业发展走势
下一篇:印刷业管理条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