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铁城中国工厂变迁录
昨天去区政府大楼捡维权工友们落下的空瓶子,不成想看到在西铁城上班的前女友,她们公司突然撤资了。她坐在台阶上,满脸疲惫,喝着一块钱一瓶的廉价矿泉水,时不时的擦擦额头上的汗。我知道我该去打个招呼,毕竟相爱过。
“hi,你好吗?”我对她说道,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她有点不知所措,没想到是我,低下头逃离我的视线。我接着说:“后悔吗?当初选择离开我。”她的脸红彤彤的,那么可爱,还用小手捋了捋自己的秀发。
我知道该有所行动了,我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我靠近她的身体,对她说道:“这个空瓶子可以给我吗?”
这是2015年2月5日,西铁城广州工厂突袭式关厂后,网上传出的段子,凸显了外资撤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大陆年轻人谋生的艰难。
西铁城,作为一家全球著名的跨国集团和中国世界工厂的先驱,把主要的生产中心都设在了中国大陆,在中国拥有数十家工厂,高峰时期雇佣了两万多中国员工。过去数年,这家知名的日企曾因如厕不算工资和突袭式关厂而饱受指责。如今,西铁城正通过关停并转迁的方式,逐渐把生产订单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本土和东南亚。
西铁城中国工厂的变迁,堪称中国世界工厂由盛转衰的缩影。
西铁城中国工厂变迁录
在深圳特区建立的第二年,西铁城便开始在深圳设厂,是最早进入深圳乃至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其中1998-2008是西铁城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得益于中国良好 的投资环境,西铁城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此,西铁城干脆将大多数日本和东南亚的产能迁到中国大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西铁城中国开始由盛转衰。2008年,西铁城在深圳市设立科润液晶电子制品厂被关闭,液晶生产线整合到广州花都工厂,这是西铁城停止扩张步伐的开始。
2011年10月,因金融危机被冻结两年的08年新劳动法全面实施,西铁城深圳冠星表链厂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千人罢工事件,令西铁城蒙上了血汗工厂的污名。罢工导致工厂损失两千万,订单被迫转移至东莞工厂,从那之后,深圳冠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2012年,受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西铁城集团将在深圳的一家生产健康器材和另一家生产打印机的工厂整合到江门。
2015年2月5日14时,西铁城突然关闭广州花都工厂,员工被限定一个小时后离开工厂,整个工厂顿时象炸了锅一样,一千多名员工惊惶失措。据悉,广州花都厂刚投产时候有近4000名工人,到关闭时仅有1100多人。关闭前,西铁城已经将订单转移至泰国。
2016年,苏州西铁城木渎工厂关闭。据里面的一位经理透露,两年前木渎镇政府要求工厂两年内搬走,给他们选了光福和金桥土地,西铁城想去科技城,政府没有答应,最后协商下来政府赔了1.7亿给工厂,工厂搬到了菲律宾。而这个工厂的旁边黑松地块在土拍上被拍到了楼面价29000,可见地方政府让这些企业离开的心情有多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西铁城并非竞争失败而败走的企业,其产能一直在持续增加中。2014年11月底,投资约30亿日元在长野县建设生产主要零部件的新工厂,并已在2016年建成投产。
从温情脉脉到相看两相厌
从1987到2008年,在外资企业打工的主要是第一代农民工,这些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打工者吃苦耐劳,听话懂事,生产效率极高,深得外国投资者喜爱。以至于很多欧美日台港企业把大陆以外的企业全部关停,把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短短二十年时间,中国由一个极度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壮大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奇迹。
不过,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改变了投资策略,逐步取消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并在很多行业对外资设限。2008年,被视为改变中国世界工厂命运的新劳动法出台了。虽然出台后恰好赶上金融危机,新劳动法被冻结了两年之久,但到2010年开始全国性铺开,一时间,东南沿海掀起一波工潮。
2011年10月17日,由于不满工资、社保等问题,西铁城深圳冠星精密表链厂1178名员工发起罢工,要求资方依法支付相关费用。历时半个月的罢工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微博的推波助澜下,以工人的胜利而告终,但由于罢工组织不严密导致部分设备被破坏,劳资关系之间温情的面纱从此荡然无存。
2012年,钓鱼岛事件让一直火热的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还热的局面。这一年,位于中国大陆的多数日资企业均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反日示威,在华日本人俨然成了过街老鼠。自此,劳资关系进一步冰冻,甚至到了相看两相厌的地步,过去二十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彻底消散。
此后,就接连出现了广州西铁城、广州索尼、济南松下、北京松下、苏州三星、苏州诺基亚、东莞金宝等头牌外企突袭式关闭在华工厂的奇葩事件。
十年一梦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工业基础的极端落后和国民素质的低下。而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根本无力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进行现代化建设,因此,引进外资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在国内大搞科教兴国和扫盲运动,另一方面由邓小平亲自充当说客,劝说日本企业来华投资。但受到中国产业链一片空白和基础设施极度不完善的制约,直到1987年松下才来华设立第一家工厂,离邓小平拜访松下幸之助已经过了近十年,由此可见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是何等地举步维艰。
而西铁城作为一家庞大的跨国企业,来中国设厂的时间比松下更早,堪称中国世界工厂的先驱。西铁城集团在日本海外设有64家分公司,除钟表外,西铁城公司还生产液光显示板、首饰、眼镜、计算器、电子打印机、微型电视机、摄像机等产品。西铁城官网显示,其主要的生产中心位于中国,中国制造服务西铁城已有30多年。
不料短短十年时间,中国世界工厂迅速衰败。头牌外企们通过关停并转迁等方式,悄悄地从中国撤离了。三星系连根拔起,诺基亚全军覆没,松下、佳能、夏普、本田、大金、索尼、东芝、通用、希捷等企业纷纷撤退。在外资密集的东莞、深圳、江苏、天津、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外资企业不知不觉间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就象从没有发生过一般。
如今,在遍布全国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承载着数亿人就业的制造工厂渐渐消失了,马路上货柜车的钢铁洪流也日益稀疏。原本强大到举世无匹的中国世界工厂,转眼间风流云散,雾霾深掩。在一片片红旗幢幢下,抵制全世界的喧嚣声正此起彼伏......
上一篇:3亿大蛋糕!想吃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