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前沿播报 > 矿物油入侵巧克力和辣椒酱?

矿物油入侵巧克力和辣椒酱?
2017-03-17 20:58:07   作者:乐乐   来源:网络   评论:0 点击:

     最近这几天,你是不是被部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矿物油”搞得连巧克力、辣椒酱都不敢吃了?

        抛开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和成分分析,食品安全权威专家陈君石明确表示:“食品中的矿物油研究结论很清晰,不用管那些矿物油是从哪儿来的,它的毒性和食品中可能的含量都太低,根本不成为问题。”但是,矿物油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食物里?我们摄入后真的不会出现问题吗?

        食品中矿物油总量不高就不会危害健康

        近日, 某网络公司发布了一份检测报告,其大意是在德芙、老干妈等相关品牌的巧克力和辣椒酱中检测了矿物油成分,检出的中低黏度矿物油(MVMO)含量在4mg/kg或2~4mg/kg之间,而这一数值超过了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的建议。

        该建议是碳链长度介于C20至C35之间的矿物油(MOSH)迁移量不应超过2mg/kg,检测报告同时引用欧盟食品安全局的评估报告,称该种矿物油能在动物体内积聚,可能在某些脏器中产生微肉芽肿。

        如果该机构检测结果可信,那么样本中的矿物油含量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实际上,国际上的科学机构对此已经有相关研究,欧盟食品安全局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高黏度矿物油(HVMO)和中低黏度矿物油(MVMO)无明显副作用的剂量为 1200 mg/(kgbw)/day。意思是每公斤体重每天容许摄入这么多的剂量,考虑到不确定因素,把这个数值再严苛100倍,那么HVMO的每日每公斤体重容许摄入剂量是12mg。

        这意味着什么呢?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如果要达到这个剂量,每天得吃150瓶1公斤装的辣椒酱,而且得天天吃,换算成巧克力也是这样,每天大概要吃塞满一整个双开门冰箱的巧克力。

        所以,靠吃含矿物油的食物中毒?可能没那么容易。

        那么,超过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的建议又是咋回事呢?

        实际上,这个数值指的是包装等材料中矿物油迁移到食品中应该参照的一个值,这个值并非德国(或欧盟)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也不是说超过这个值就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无论这种混淆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起到了严重误导消费者的作用。

        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明确指出:不仅是现在,将来也不太可能针对食品中的矿物油制定污染限量标准。如果把它看作污染物,要制定限量标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并不是食品中发现一个化学物质就要制定限量标准,首要的条件就是综合它的毒性和食品中的含量来决定人体摄入量是不是构成了健康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评估。

        矿物油用途广泛,出现在食品中难以避免

        矿物油的应用非常广泛,早已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矿物油是原油经过处理后的烃类化合物,是除动植物油之外的一类“油”,其本身无色无味。精炼过的矿物油可以作用于食品或化妆品中,业内称为“白油”,此外,矿物油还可以作为油墨和涂料的溶剂,以及使用在机械上的润滑剂等。

        根据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食品级白油(即矿物油)可作为直接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鲜蛋,最大使用量为5.0g/kg;矿物油还可以作为消泡剂、脱模剂、防粘剂、润滑剂用于发酵工艺、糖果、薯片和豆制品的加工中。

        巧克力的可可豆、辣椒酱的原料辣椒在收购加工中会接触到包装材料,而包装材料中的油墨也可能会有少量迁移到原料中。

        所以,总体来说,由于矿物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可能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接触到,以及现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想要做到食品中完全不检出矿物油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没有官方的、严谨的评估数量表明食品中的矿物油总量可能造成健康危害,普通公众就不必为此担忧。

        软包装亲们,您怎么看?请直接在下方留言!

相关热词搜索:矿物油 辣椒酱 巧克力

上一篇:膜价跌势不止?同比却上涨1800元/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