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型的包材老板,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做得非常大,他能找专业技术专家来弥补自已的缺失,让他们专注于产品,使产品具备行业创新力,成为目标客户无法用关系来替代的一个角色,此时,关系加技术同时运作,该企业发展潜力无穷。然另一类包材企业,则如流星一样,随着企业政治的更替,潮起潮落,直接成为流星,正所谓成为关系,败成关系。
在包材行业中,还有一类老板属另类,他们在老板群中属于小众,他们就是技术型的老总,他们关心关系,但他们不擅长关系的运作,他们始终让产品来代言,这类企业,刚开始会受制中关系型社会的制约,导致很难突围。但该类企业也非常容易凸显,因为越来越多的目标客户需要以产品代言的公司,质量、技术、与服务是这类包材老板的核心,而价格,他们比市场常规的可能会高上一筹,但质量往往会更高一等。
欧洲很多国家搞贸易的人员也必须是搞技术出身的,这样对产品的技术分析较透彻,产品的成本核算也全面有说服力,能增加客户的信任度。中国为什么缺少这类人员,关系社会是根本。最近流行的匠心,其实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技术心。我们现在包材企业非常缺这个,因为沉淀于行业的这个心需要摆脱市场与社会的压迫与诱邀,静心才能做到,当前经济环境不好,民企安全感低,所以包材工厂要做到静心创新,是挺难的,营销型的老板更难沉住气,能沉住气的技术类型老板,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能深耕行业技术,能持之以恒的在技术上进行应变市场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竞争力,小日本这样的企业非常多,他可能不知名,但在相对细分的领域他们绝对是行业隐形王者。
中国不缺匠心,缺的是社会对匠人的一颗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