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如何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VOCs减排指标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全国有40多个城市发布了VOCs整治方案,19个省(市)出台了地方性VOCs收费标准。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千亿市场 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VOCs政策治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进程,相关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2013年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政策的“高压”之下,VOCs治理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后续配套政策(治理标准、重点行业整治方案、排污费征收等)的陆续出台,VOCs治理将撬动千亿治理市场。
市场蓝海已然成型,多方企业蜂拥而入,软控、海乐尔、奥利达等知名企业先后进入VOCs治理市场,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拉开序幕。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更多的企业会进入该领域。
对此,海乐尔(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乐尔中国”)执行总裁徐志文表示,中国的环保市场以及VOCs治理的巨大商机,吸引众多的环保企业加入,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对于我国的环保产业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
2、核心技术 成行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VOCs治理市场的不断扩展,核心技术成为行业亟需补齐的短板,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就VOCs的治理技术而言,我国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包括吸附回收、转轮浓缩、催化氧化、蓄热燃烧等方法。这些技术也是国际上的主流VOCs治理技术。
不过,由于我国VOCs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基于长期观测的结果还不够,尽管治理技术已与国际接轨,但VOCs治理投入不够,国内装备的发展跟不上技术的需求,核心技术及材料大多依赖进口。这就对VOCs治理企业形成了技术壁垒,只有具有深厚技术基础和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才能在VOCs治理行业立足发展。
近年来VOCs治理业务快速增长,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VOCs治理企业从2011年的100多家增至2015年的800家左右,增长了近7倍。随着企业数量暴增,市场由蓝海变成红海。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何生存发展?
天津奥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胜认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治理成本。李总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和设备研发的深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好设备带来的良好体验!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国家层面和业界已经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有理由相信随着VOCs治理要求的提高、治理投入的加大,我国将迎来VOCs治理领域的装备升级和技术升级。
3、如何破局 众多企业各显神通
针对VOCs治理核心技术问题,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和团队已经在研发和推广自主技术。
软控环保张斌认为,技术的由乱而治是VOCs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目前很多VOCs的治理方法是不成熟的,只要国家的监督监管趋严,肯定有一些技术会被淘汰。
张斌强调,软控环保坚持技术立企,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目前公司核心拥有生物净化技术,专业驯化的优势微生物菌种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挂膜时间、提高降解效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序、排放含量不同的VOCs,可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技术方案。这是一个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技术壁垒,公司只有坚持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被模仿复制。
近期,杭州凯明又前瞻性地投入了RCO专用催化剂的开发研究。杭州凯明销售经理赵维介绍说,没有核心技术,只有靠低廉的价格,最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结语
作为一个在政策推动下高速发展的产业,VOCs治理在环保产业中异军突起。面对千亿市场,众多企业蜂拥而入,市场快速由蓝转红,核心技术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VOCs治理企业只有加紧研发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