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5日,在几万平方米现代化展区,数百个全球机器人团队上演“机器人总动员”,上千名顶尖业界精英论道智能制造……过去一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刚刚落成的新会址正式举办,大会举办地也将永久落户亦庄。展馆所在地,作为印刷人的你一定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印刷装备制造基地,承载着当时高端制造业的辉煌,这里便是北人集团印刷生产线的包装与装配车间。而如今这里已不在生产印刷机,北人集团在这里发力智能制造,开启了由高端走向更高端的转型升级之路。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拥有一百多项印机制造专利的北人曾代表国内印机技术的最高水平。然而,传统印刷市场大幅萎缩、多个传统业务线亏损,让北人的转型箭在弦上;借着开发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东风,凭着一身机械制造的“老底子”,北人生发了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业转型的构想。
其实,不仅仅只有北人集团在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印刷业智能化早已是大势所趋,甚至可以说国内印刷业向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了。
智能化发展已上升为战略层面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新常态,对于印刷业来说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我国印刷行业将发展方向定为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
而在全印展同期举办的2016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六届亚太印刷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也在讲话中强调到,中国印刷业要努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
不仅如此,在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印刷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中,也已经将智慧印厂的建设纳入到了印刷产业技术发展图谱的远期目标(2020~2025)里。由此可见,数字化、智能化已是我国印刷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就从drupa2016到刚刚闭幕的全印展来看,印刷业数字化智能化已经蔚然成风,无论是印前、印刷、印后都在加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所有印刷环节的数字化贯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几乎是所有供应商的宣传口号,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印刷业在顺应时代向着智能化发展一步步迈进。
海德堡提出了3个“智能化”
在drupa 2016上,海德堡就提出了3个“智能化”——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协作。智能生产,顾名思义,就是要打造一个智能化的印刷企业,从网络下单,到调度安排,到印刷生产,再到物流控制,各个环节无需人工干预,自动顺畅,一气呵成。
海德堡青浦工厂
在今年drupa上,海德堡推出了以“Fire”命名的全系列数字印刷设备,从B1幅面针对包装市场的喷墨印刷机Primefire,到针对商务快印的Versafire,到针对标签数字印刷的Labelfire,再到在三维物体表面进行立体印刷的Omnifire,这些数字印刷设备无一不是通过印通数字控制系统连入工厂的印通生产流程,再通过网络印刷平台接入互联网。
小森打造“智能印工厂”
本届全印展上,小森公司将延续“open new pages(掀开崭新一页)”这一参展主题的同时,还以“智能印工厂”作为副主题亮相全印展,小森表示希望通过展示胶印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连接等业务结构与营销模式的改革成果,打造全新智能印工厂。
2016全印展小森公司展位
为此展会上,小森公司为客户推出了印刷综合解决方案。其中代表性的小森ICT(信息通讯技术)解决方案包括KP-connect(小森云端解决方案)、K-station4(印刷工序管理软件/JDF接口)、K-ColorSimulator2(易于操作的配色软件)诸多内容。据了解,利用最新的ICT技术,可将印刷全部工序连接,使印刷工序透明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附加值及降低企业成本。
长荣股份20亿打造印刷智能工厂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长荣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 “以印刷装备为主导,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装备制造和印刷产业的协同发展”,即以智能化打造世界领先的印刷装备服务供应商,建设以印刷装备为主体的中国高端装备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加工基地。为了能重点提升智能工厂的综合制造能力,今年8月份,长荣发布公告拟融资20亿打造印刷智能工厂。
2016全印展长荣展位
而在今年的全印展上,长荣也以“整合技术•均衡增效! 引领印后同步智能化时代!”为主题参展。展会期间,其旗下子公司荣联汇智也带来了智慧印厂整体解决方案亮相全印展,包括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机台数据采集系统、印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自动化物流管理等解决方案。
去过展会的印刷人应该了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智能化已经成为所有厂商的统一口号了。如果你的印刷企业对智能化仍然无动于衷,那必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智能化是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大家还记得那个32小时换版341套的印刷牛人Anthony Thirlby吗?笔者记得当时有人曾问Anthony Thirlby对于互联网+印刷或者印刷电商怎么看?
Mr. Anthony Thirlby(安东尼·塞尔比)
在国内全民都在高擎互联网大旗之际,Anthony Thirlby对此却并不感冒。与其过度迷信互联网,不如优化印刷生产流程打造智能印刷厂,智能化才是印刷企业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Anthony Thirlby认为,未来印刷企业所有过程都将坚定无疑地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减轻操作人员的例行任务,并使用智能系统支持印刷企业把机器的技术潜力转化为生产效率才是印刷企业发展的关键。
今天大家都知道许多活儿都可以利用电脑来处理,机器可以超时工作,还可以避免人为失误导致意外的成本,尤其是重复性高的生产工序。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加大的今天,智能化是唯一的解决途径,这也正是Anthony Thirlby的企业充满竞争力的原因。
最后,小编想说印刷业向着智能化发展已然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