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很多行业执中国制造业之牛耳,印刷行业也不例外。深圳特区自建立后,印刷业从零起步,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从“一穷二白”到飞黄腾达,深圳印刷业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呢?
政府不断释放政策利好:印刷业迅速崛起
1976年,当海德堡印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浩辉先生第一次乘车从香港经过深圳考察内地的印刷产业发展状况时,当时特区还没有成立,深圳一片荒凉。过了罗湖桥,一眼望去是成片的农田,整个罗湖可以说是鸡犬相闻,还有东一处西一处的猪圈。华侨旅行社的一栋3层高楼房,是那时可以看到的最高楼房。
1980年8月,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特区的笼子建好后,接下来就是招引鸟儿。为此,邓小平亲自到香港会见了一大批爱国港商,真诚邀请他们来深圳投资办厂。此后,大批皮革厂、箱包厂、玩具厂、电子厂从香港迁来深圳。由于内迁企业都需要制作说明书和传单等印刷品,于是一些香港的印刷厂也随迁深圳。
1992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深圳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印刷业也从中受益颇多。特别是在1994年,深圳面向私人企业发放印刷业牌照,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被深圳印刷界人士称为印刷业黄金时期,行业企业纯利高达70%以上,也造就了当纳利旭日印刷、旺盈、星光印刷、鸿兴印刷等大型印刷企业。
出口与内销两手抓,深圳印刷业达到颠峰
深圳印刷业一直立足于出口加工,并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物流、人流量大,有利于印刷业发展的优势,迅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印刷品出口基地,其中有一半的产品销往海外。2013年,深圳有400多家印刷企业承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刷品,加工产值达104多亿元。10多家企业入选“全国印刷企业百强”。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印刷业布局可以分为4大中心。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其次是欧洲,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珠三角地区加上港澳两地,规模和实力位居第四。到2010年,以深圳为代表的大中华区印刷业规模已经超载欧洲和日本,位列全球第二。
不得不说,深圳印刷企业还有另一个优势――为数众多的深圳民营印刷企业。这些企业的前身大多都是夫妻店,靠两三个伙伴艰苦创业成长起来。企业老板都是很本分、很勤劳的创业家,他们不爱投机,坚守本业。这些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断尝试通过精益管理降低印刷成本,让深圳成为全国印刷报价最低的地区之一。08之后,很多内地的企业开始把订单发到深圳印刷。
在号称“百步之内,必有印厂”的著名的“印刷天堂”八卦岭,很多业内知名的企业就“潜伏”其中。即使是那些没有名气的,也不能小觑,海德堡印刷机、马天尼联动线、MBO折页机……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这里几乎都有。
2013年,深圳印刷企业达2430家,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
抓住内需市场的机会,深圳印刷持续繁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印刷业遭受重创,深圳印刷业也受到冲击。然而,深圳很快抓住了中国内需市场蓬勃发展的良机,迅速转变策略,开始为内地市场提供印刷服务。
08年后,中国白酒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深圳凭借精湛的印刷工艺,四方云集的设计人才,迅速成长为酒包装印刷之都。2012年,从事酒水包装设计的企业已经达到千余家,酒包装印刷给深圳印刷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外,由于质量精良和价格低廉,国内的贸易商都到深圳大量采购月饼盒、茶叶盒等精品礼盒。
回望深圳印刷业35年的辉煌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政府不断给企业减负松绑、一大批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重视质量和成本管理是深圳印刷业腾飞的三大法宝。
目前,全球印刷业遭遇到网络媒体的巨大挑战,深圳印刷业正面临着市场萎缩、需求疲弱、创新不足、企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困境。如果能够重拾这三大法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圳印刷业将持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