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瓦楞纸箱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制版、印刷开槽、后道加工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对此,浙江上峰包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元前谈了自己的观点,他希望设备供应商能在后道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方面,助包装企业一臂之力。此外还建议设备供应商能帮助企业在物流自动化方面提供更多有效节省人工的解决方案。
就“自动化、高性能的设备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来说,胜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力萌表示,企业虽然购买了功能出色的设备,但目前操作工人的素质跟不上,企业自身的培训能力也不强,因此设备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水准,建议设备供应商能在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包装行家林启军建议设备供应商在为企业推荐设备时,更应该考虑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问题,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及未来发展,为客户作出更合理、更有助于发展的设备推荐。
包装同行刘寿生认为,目前国内许多机械厂存在一个弊端,大多依赖外协加工和零配件组装,而缺乏核心技术。这样一旦图纸外泄,许多零配件加工厂很容易摇身一变,变成装备厂,这也造成了国内纸箱机械扎堆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国内的瓦楞机械正在走入发展误区,许多纸箱印刷的精度很高,多色印刷十分精美,然而却忘记了纸箱的真正要求是什么。刘寿生指出:“瓦楞纸箱应该追求速度和效率,而非印刷精度。”
要想改变瓦楞纸箱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制版、印刷开槽、后道加工呈现“头重脚轻”的问题,上述行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只有包装加工制造实现自动化,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头重脚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