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国内 > BOPP供求失衡,诸强争霸,鹿死谁手?

BOPP供求失衡,诸强争霸,鹿死谁手?
2018-03-22 19:17:49   作者:乐乐   来源:网络   评论:0 点击:

BOPP行业

2017年总体而言,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BOPP市场在去年摆脱困乏局面后,2017年整体仍处于温和整理态势。虽然部分膜厂有转变想法,但是艰难的改革和转型仍在路上,部分膜厂观念守旧,动作步履蹒跚。而部分新投产装置仍以普通膜为主,造就目前整体BOPP产业链仍处于微利时代,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及部分新领域的应用,BOPP薄膜中高端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塑膜网官方数据:截止2017年底,中国大陆有效产能558.46万吨,长期停产装置产能55.3万吨,新增装置产能47万吨。2016年度产能增加较前两年有所增加,多为8.7/10.4米大线,目前仍以普通膜为主。2017年度转售至国外生产线1-2条,同时报废生产线1条,另外有3条前期转卖生产线开机。场内长期搁置生产线多以4-6米老旧线为主,部分8.2米生产线也处于停工状态。

2017年度整体生产线状况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12月,我国BOPP总产能为5609600吨,实际产能5031600吨,搁置产能578000吨。与上年度同比,产能↑8.12%,实际产能↑10.86%,搁置产能↓10.98%。详见下表。

产品名称

BOPP生产线

2016年度

产能

有效产能

实际产量

搁置产能

5187900

4538600

3504732

649300

2017年度

产能

有效产能

实际产量

搁置产能

5584600

5063600

3645792

521000

年度同比

7.65%

11.56%

4.02%

-19.76%

 

生产线区域分析

 

目前中国内地BOPP生产线遍布中国21省市,但主要产能仍集中在华南及华东地区,主要仍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较为发达地区,以上区域也是我国塑料薄膜发展较为集中地区。其他地区比如辽宁、天津等区域生产线数量不多,但由于地区消化能力有限,产能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广东、河北、天津、云南等区域受老旧产能影响,单线产能较弱,其他新兴地区单线产能较高,多已达到3万吨/年,部分产能状况仍高。吉林、广西、新疆等仍是国内BOPP生产线投资空白区域,由于当地消化量等因素,投资价值不大。详见下表:

序号

地区

生产企业(家)

生产线数量(条)

在产产能(吨)

1

浙江

19

35

1064000

2

广东

22

40

790500

3

江苏

12

18

616000

4

福建

4

14

498000

5

山东

5

10

306000

6

上海

4

9

289000

7

安徽

3

8

243000

8

河北

5

7

164000

9

辽宁

4

6

241000

10

天津

3

5

94000

11

四川

4

4

120000

12

云南

2

3

37000

13

重庆

1

3

103000

14

河南

2

3

110000

15

台湾

2

2

143000

16

海南

1

2

23800

17

江西

1

2

50000

18

山西

1

2

21300

19

贵州

1

1

50000

20

湖北

1

1

50000

21

黑龙江

1

1

50000

\

 

国内BOPP膜厂产能排名状况

\

 

目前市场已偏向集团化、一体化运作,另外一些老旧产能淘汰,新增产能投入。其中中国软包装集团、金田集团、中联集团不论从企业规模、生产线条数以及覆盖地区均成为BOPP行业的领先企业。另外中国软包装集团、河北海伟集团、绍兴天普均配套发展了原料PP产业。

 

 


 

产业格局分布

中国软包装集团

福建、上海、成都、河南、辽宁,5个生产基地,13条在产BOPP生产线,企业拥有多条10.4米的BOPP生产线。 2018年初又新增生产线3条,分别计划上海悦得10.4米生产线,辽宁鞍山8.7米生产线及成都悦得包10.4米生产线,以上三条生产线正处于安装阶段,预计18年底投产。目前中国软包装集团已成为国内第一大BOPP薄膜生产商。集团已经实现从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等产业链的集团企业。

 

金田集团

浙江、江苏、安徽、辽宁、贵州、重庆,6个生产基地,13条在产BOPP生产线。膜厂重视与下游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据悉,目前厂家40%-50%的产能直接供应给终端客户,建立稳定的薄膜销售体系,公司近两年有意发展功能膜市场。目前BOPA项目、PP合成纸项目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中联集团

广东、福建、江苏,3个生产基地,10条在产BOPP生产线。集团在2017年又签订两条10.4生产线,企业努力发展功能膜,意向进入高端市场。

 


视点

 

目前BOPP薄膜虽然整体产销状况尚可,但是整体产能依旧处于供求失衡状态。据统计,2017-2018年度,将有13-15条生产线,新增产能将在80万吨附近。BOPP产能经历前几年的消化期,从2017年进入新的增长期,而此趋势将延续至2018年度。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塑料包装从满足基本包装、分装的日常用途,逐渐向满足各种特定需求的方向发展,应用领域和具体应用环境不断向更高附加值方向演进。从食品、餐饮、医药、日化、电子、工业领域均对BOPP薄膜提出新的要求,势必也给BOPP薄膜带来一定新的机遇,但是目前我国BOPP膜厂仍以普通薄膜为主,高附加值薄膜利润可观,但是产能及生产厂家相较于庞大的基数来看,仍是凤毛麟角。未来,随着终端需求面的变化,BOPP薄膜将探索一些新的高附加值薄膜。

 

文章来源: 塑膜网

相关热词搜索:供求

上一篇:废纸进口禁令与纸价有关系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