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前沿播报 > 当事人解秘中国包装印刷业首个“智能化”工厂,够伟大只可惜太超前了!

当事人解秘中国包装印刷业首个“智能化”工厂,够伟大只可惜太超前了!
2017-09-05 09:54:37   作者:理论   来源:网络   评论:0 点击:

自从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以来,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而未来的包装印刷“智能工厂”,将不会再制造统一的、毫无差别的产品,而是通过数字化、柔性化的包装印刷设备,生产亿万种定制化的产品。

 

不过,对于传统的包装印刷业来说,面对动辄千万的印刷机和数似亿计的固定资产,想要转型谈何容易!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通过加持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能控制模块、软件模块或电子芯片,实现包装印刷的智能制造,俨然已成为摆在全行业人士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东经模式”: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伟大尝试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早在2006年,位于浙江的东经包装集团就开始了“包装印刷工业4.0”尝试。东经认为新型工业化其实就是“一般生产力+信息化+标准化”,为此,东经组建的一个20多人的信息化团队积极实施推行了现场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及RFID与物联网融合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并掀起了一场伟大的试验。

 

\

 

东经之所以率先尝试智能化工厂的建议,除了包装用户已经出现个性化需求外,另一个原因是东经想彻底改变行业“小公司效应”和群龙无首状态,以期通过建立信息化网络联结平台为核心,把分散的小型包装企业联结成一张网,通过建立专业的全面包装服务(CPS)团队为包装用户提供包装管理与设计服务,并以服务为龙头获取订单,通过网络联结平台向网络成员分配生产任务来履行订单,形成服务于包装用户和包装供应商“两面市场”的全新商业模式。

 

“东经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将计划系统、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和结算管理系统进行联结,将单个工厂纳入网络化生产,从而充分的利用产能,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用信息化改造产业集群,在两化融合基础上建立“分散生产能力单元+标准化+信息化”的动车组式供应-服务网络。

 

虽然这一尝试因为过于超前而功亏一匮,但“东经模式”却给当前的包装印刷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谈到这一项目的最终搁浅,项目负责人王甲佳先生至今仍然抱憾不已。

 

 

东经智能化工厂的改造经验

那么,当年东经包装是怎样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为传统设备智能化进行赋能的呢?

 

\

  

首先,东经包装“智能工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适合自身的信息物理系统(CPS)。该系统将原辅材料、订单信息、制程物品、运输交货、客户服务和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互联,实现由分段操作、集中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基本模式的转变。最终建立起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其次,王甲佳们还通过采用网络传感技术,把机器装备与网络联结生产系统连为一体。经初步试验,不但可以即时把能力单元运行情况、任务执行情况反映到系统中,而且通过质量识别建模,还可以进行实时质量监督,对机器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及时发出相关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指令等。

  

当时,东经的信息化团队对未来包装印刷制造企业的生产前景是这样描绘的:工厂车间配备几台或十几台“智能化”的设备,制程中的半成品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的地板链和输送车进行流通。“智能制造”的流程中,每一个包装制品都有一个芯片或者二维码。这个具有“大脑”功能的芯片或二维码可以指令包装印刷设备印刷什么样颜色、模切成何种形状及进行哪些后道加工等。工厂的员工则可借助智能手机或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查询或全程操控。

 

 

对传统包装印刷企业转型的建议

虽然东经包装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因为太过超前而未能实现宏愿,但却给包装印刷行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当前,随着物联网大潮的滚滚而来,小批量、差异化、个性定制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传统企业向智能化工厂升级也迫在眉睫。

 

那么,传统企业如何跟随现在的市场潮流,利用现有资源,稳步实现调整与升级呢?对此,包小编有幸邀请到”中国新材料与新包装融合创新论坛“(9月22日在深圳举办)的演讲嘉宾王甲先生,请他对传统包装印刷企业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升级提出一些建议,他欣然作答。

 

王甲佳先生给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1.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善于“管理”客户的需求。用专业方法、专业工具影响客户的采购决策与采购行为。尤其是在订单批量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用“除法”来合并客户对纸包装的尺寸、配材等规格。特别要关切所服务行业的变迁,包装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大货、快递)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应用包装的变化。从场景服务维度来认知包装。

 

2.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先于生产力的变革,也就是说在存量生产设备、设施最低限度的技改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通过订单履行过程的集约化实现产能潜力的提升与产能释放。通过订单的分类生产,实现最少化的换型(时间)成本。

 

3.与其效仿传说中的工业4.0,不如将生产能力在一定区域内社会化,和同行形成新的竞合关系。至少实现自身各个环节的产能有序向客户开放,下单可以“一刀准”。

 

4.由外到内、由非核心到核心的业务变革。运输服务,以“平方/车”的绩效核算为核心保证车辆运力的释放。为生产、交付体系提供环境整顿服务,包括客户需求的集中化,交货期的预计,客户下单的支持、换型物料(啤机模板、印刷版面、油墨等)的前推准备等等。

 

5.通过价格杠杆、积分以及一些“互联网思维”的手段,调整与客户的关系。

 

9月22日,由"包装地带"和"寻材问料"联合举办的“2017中国新材料与新包装融合创新论坛”将在深圳隆重召开。届时,与会嘉宾有能够聆听到王甲佳先生关于传统包装印刷制造行业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网络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融合的演讲。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并在现场互动交流。

 

王甲佳个人介绍

 

\

 

王甲佳。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时间链理论创始人,商业生态构建的实践者,互联网资深人士,CIO时代学院同学会秘书长。15年制造业、传统零售业CIO工作经历,3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1000多篇,2012年与崔强等人合著《随时随地秀微博》一书,2015年12月,《“轻店”掘金》出版。

 

曾任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CIO班同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特聘专家。擅长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进行O2O进化之业务。 2006年-2009年,带领团队执行的温州东经内外部供应链集成项目,被评为中国两化融合第一批典型。

相关热词搜索:印刷业 超前 中国

上一篇:BOPP一天上涨500元,部分膜厂封盘不接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