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开启的2017中国ECR大会(高效消费者响应大会)上,宝洁大中华区供应链副总裁马文娜(Mary Wagner)阐述了新零售时代下宝洁中国在供应链创新方面的思考和大胆尝试。
小需求可视化,以“小批量多批次生产”降低库存
一直以来,库存积压都是代理商和零售店最为头疼的问题。
宝洁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库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从需求端出发,使订单需求可视化,制定的库存计划同步反映客户需求。
她表示,订单可视化的意义对于整个供应链意义重大。
“我们不是瞎猜,凭经验随便下个单,我们真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这个需求一步步地推到工厂,使我们的生产跟随着消费的需求而变化。”马文娜还表示,对于每一件货品,宝洁也努力通过系统实现数字化标签,每天查询产品去向,了解终端消费实情。
在生产方面,按照传统供应链,宝洁会将研发的新品进行大批量生产,作为库存分发于全国各大仓库,为销售做准备。
而今,“这种传统的大批量供货已进化为小批量、多批次生产,这一做法有效地减少了分销商的库存压力,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马文娜表示,除了减少大批量的生产,宝洁还会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转产,保持高度灵活性。
“直供装”:一条从生产车间就可直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线
除了制造端的灵活度,宝洁供应链的协同机制还体现在每一个环节。
运用大数据分析,宝洁将库存、生产、包装、运输环节都实行灵活机制,实现供应链的全面“加速”,而其中,电商领域创新成果最为突出。
近年来,宝洁一直在探索线上供应链的优化,毕竟,宝洁中国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在2015年已增至19%, 2020年很有可能达到32%。
传统模式下,一份产品在生产、分销、包装、发货过程中,也许会经过多次包装,并产生资源的浪费。
而现在,宝洁通过运用商家电商直供装SIOC (ship in own container)策略,让产品从生产线出来到消费者手上,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包装,大大提升了库存周转的速度。
换句话说,当宝洁产品离开工厂的时候,它就已经满足快递发货标准,可以直接到达消费者手里。
“供应链的打造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我们希望更好地花钱,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马文娜强调。
她举了一个例子,大容量的洗发水有一个泵,在物流尤其是快递过程中,很容易压断。以往为了让消费者拿到完整的商品,他们会花费很多东西包装固定,但这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并不好。
宝洁的做法是,重新设计了一个适合电商需求的新泵,既节约了成本,还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
在宝洁看来,一件产品从工厂生产线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会成为影响消费者体验的一环。
打造智慧供应链,说到底,都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消费者体验。包装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包装必须做出哪些改变呢?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