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保部通报,5月19~20日,环保部第三批6个巡查组对北京、石家庄、廊坊、聊城、菏泽、滨州、邢台、沧州、郑州、新乡、安阳、濮阳等12个城市开展了巡查工作,重点检查环保部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散乱污”企业整改情况。
两天时间巡查组共现场检查了396家企业,其中有240家企业已完成整改,完成率为60.6%。另外有156家企业尚未整改到位,占检查总数的39.4%。
5月20日,23个督查组共检查347家企业(单位),发现274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79.0%。
存在问题的企业中,“散乱污”问题企业105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35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24家,存在VOCs治理问题的15家,防扬尘措施不完善的35家,存在其他问题的60家。
■出现7起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
自环境保护部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来,已发生多起拒绝督查组检查的事件,各地相关部门已进行调查处理。近期,从各督查组反馈情况看,又出现7起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其中邯郸市3起,衡水市两起,石家庄市1起,焦作市1起。
其中,5月18日,第十督查组在邯郸市冀南新区对台城乡东城基村昌盛塑料包装厂检查时,企业员工看到执法人员后,拒不开门接受检查,乡政府和当地环保部门人员到场后,企业仍然拒不开门接受检查。
环境保护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严肃处理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要发生一起严厉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一周查处问题企业约占检查总数的72.4%
5月12日~18日,是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第6周。本周23个督查组共检查了2389家企业(单位),发现1730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72.4%。存在问题的企业中,“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的573家,超标排放的3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178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160家,涉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的7家,存在VOCs治理问题的170家。(来源:中国环境报)
另,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7年4月24~4月28日陆续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实施督察进驻。
截至5月18日,7个督察组均完成第二阶段下沉督察任务。共收到群众举报29429件,受理有效举报22955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地区交办转办19182件;各被督察地区完成查处11245件,其中立案处罚4388家,处罚金额19634.73万元;立案侦查231件,拘留273人;约谈4494人,问责2976人。
另从雄安某彩印企业总经理处了解到,目前雄安地区仅工业园区内、手续齐全的软包装企业可以照常生产,其余企业已经不再检查,直接断水断电,环保治理形势非常严峻!
小编:从环保部通报来看,巡查重点包括治污设施以及在线监测等硬件,同时据相关材料,环保巡查组还将重点检测企业以下资质:企业生产情况(生产线及运营情况)、企业环保落实情况,包括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手续,查看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等,同时将检测排污许可证申领、排污申报执行、排污费缴纳执行等相关情况。
总的来说,软包装企业的VOCs治理必须排上企业的工作日程已经毋庸置疑。从末端治理的角度来说,目前企业无法痛下决心的是在可行性与经济性之间寻得平衡。在前不久广州举行的第四届VOCs治理技术交流会上,会议探讨的技术路线是减风增浓+RTO,而减风增浓通过何种技术得到,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技术适应性来决定。对于这个技术路线,目前已有较大型的企业在积极尝试,那么,对于中小型企业,这个路线是否也适用呢?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也因此,占中国软包装行业绝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很大部分将希望投在源头治理上面:水墨印刷或者是无溶剂印刷+无溶剂复合。目前无溶剂复合基本得到行业认可,复合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行业探讨的重点基本集中在水墨印刷方面。
目前无论是适用于水墨印刷的凹印机还是水墨,都在不断发展。但是行业对于水墨的批量生产始终心存疑虑。
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水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检验水墨是否成熟的唯一标准是有厂家在批量使用。
2、非水性溶剂超过30%的,请自觉不要再称为水墨。因为这是有国家标准的。
3、想用水墨的厂家一定要有合作的心态,不能抱着买卖的心态去试用,那是用不成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的批量生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会持续关注水墨的发展进程,关注VOCs治理技术的突破。无论如何,为了行业可持续性的发展,为了蓝天,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