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要有效降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电子产品行业似乎是最显而易见的选择。考虑到较为明显的政治及其他因素,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家电、家具、电子产品以及为这些行业提供配套的包装印刷等产业等。
举世瞩目的“习特会”闭幕,一条倍受制造业关注的信息被公布。据美国白宫官方网站,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周五(4月7日)宣布了一项“百日计划”,即中美将针对贸易展开为期100天的会谈。
据悉,“百日计划”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及缩减双方高达24000亿元人民币的贸易逆差。罗斯还透露,中国方面表达了对削减贸易顺差的兴趣,因其对通胀和货币供应造成影响。
特朗普在习主席访问之前就提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这可能也使得中国政府“有备而去”。从白宫简报披露的信息来看,中美之间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百日贸易计划”来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性。我们在去年年底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包括中美贸易的现状。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存在以下特征:
1)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国更多出口轻工消费品,而进口较多科技产品及资本品,中美之间贸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与80年代初日美爆发贸易战时日美贸易更多是竞争性根本不同;
2)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较大,但主要是因为机电产品等资本品项目不平衡性导致的。
我们预计,百日贸易计划可能的措施包括:
1)中国要求美国放宽出口限制,特别是高科技相关领域的出口限制;
2)中国扩大农产品等相关领域从美国的进口;
3)中国调整部分门类的进口关税以降低进口的成本,促进进口;
4)中美之间相互开放投资领域,放宽投资限制,等等。另外,也必须意识到,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性不是一天形成的,而且也与全球经济分工密切相关,并非“百日贸易计划”短时内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