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黄金周,当无数购买者还沉浸在一夜之间躺赚几十万的喜悦之中的时候,突然一声晴天霹雳,史上最严最大规模的调控出台了——北上广深及一些楼市火爆的二线城市几乎同步出台了非常严厉的调控政策。
有官方媒体称:这次房市调控肯定是国策,是全国性的,否则一下子不会如此大面积、高规格的开始调控。这是上面真正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这应当是中国达成的一致的战略。而要达成一致的战略,前期的讨论、博弈、取得共识需要时间。
关于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原因的四个说法
对于此次楼市调控政策如此密集、如此大规模推出的原因,突然出现很多非常一致的官方或半官方的说法,仿佛早有准备似的。综合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观点:
1、保外汇说
有观点认为,13亿人起早摸黑30年,勤扒苦做积攒起来的3.2万亿美元外汇,才是中国政府的命根子。而人民币刚刚加入SDR,自由兑换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为防止民众兑换美元,必须想办法将前些年超发的货币锁住。于是,前一年国有背景企业拼命制造地王,媒体大肆炒作各地楼市上涨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原来都是套路啊。如今,调控政策突然出台,大量杠杆配资和接盘侠的钱被房产给吸住,中央不用担心因房价下探,导致外汇流失了。
2、稳通胀说
前些年中国货币超发情况之严重举世皆惊,政府通过设立股市和楼市两个货币池子来防止“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生活消费品暴涨局面的出现。但去年股市虽然消灭了大量流动性,但老百姓已经不再相信股市,导致股市货币蓄水池功能被玩残。于是,政府只要能把投机者掌控的大量资金吸到房地产上,以减少流动性。这一次通过调控以及接下来可能推出的房地产税、遗产税、冻结二手房交易等手段,将资金困在房市里,可大大缓解通货膨胀的出现。
3、保实体说
近几年来,房地产泡沫严重窒息了实体行业的生存空间,导致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成片倒闭。企业老板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躺着买一套房的残酷现实让老板对实体行业失去了信心,也导致整个社会投机心理空前严重。因此,政府决定对房地产痛下杀手。而当资金都不再关注房事时,自然只能投到实业上,给实体企业提供难得的喘息时间。
4、保婚姻说
近段时间,媒体对上海、苏州离婚买房的新闻大炒特炒。离婚买房不仅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而且有违人伦。通过调控,假离婚的现象将大幅度减少,保卫了中国人对婚姻的残存的一点尊严和契约精神。不过,这种说法实在太扯蛋,并没有多少人信。
能够制造蛋糕,制造业重获权力阶层的眷顾
喜投网董事长黄生认为,楼市限购是一次关门打狗的重大策略。经过此轮调控,接下来房市成交量会直接进入冰冻期,深圳房价短期内会有一个急速的调整,跌个30%很正常。他据此认为,接下来,政府将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出台,以支持岌岌可危的实体经济。
对于黄生的分析,相信众多制造业的老板和在制造业打工的人们会乐观其成。这将让他们看到实体行业的希望,否则中国实体经济真的很绝望。
关于政府决心告别繁荣了逾十年的钢筋水泥而回归实体经济的原因,大家说了不少,但包小编认为根本还是取决于权力与利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过,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特权体制上的市场经济。因此,每一项国策的出台,由掌权者来决定,并服务于这一阶层的利益。
过去十年,特权阶层已经通过房地产金融化的手段成功将过去三十年外资和民营企业创造的蛋糕分走。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疯狂拉高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让国有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实现了“去库存”。如今,房地产已经由以中产为代表的社会阶层接盘,特权阶层的利益已经不在房地产这块了,所以政策倾斜也跟着抽离。
另外,从特权阶层掌握的金融、电力、石油、烟草等垄断型行业在国外被揍得鼻青脸肿的事实来看,国有垄断行业并非一个善于制造蛋糕的行业。他们只能依靠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分一杯羹。因此,当蛋糕被瓜分完之后,政策向实体行业倾斜就成为必然,因为再不制造蛋糕,垄断行业就要饿死了。
当然,有人会说,房地产已经绑架大多数国人的利益,而且房地产也是制造就业的实体行业,政府不可能让楼市泡沫破灭的。对于这一点,我只能暗自哂笑,那些买房的在国家权力格局中有话事权吗?另外,中国的房子过剩到什么程度,老爷们比你们清楚得多,房地产对创造蛋糕的实体经济的破坏,远远大于对经济的拉动。
因此,如果不出现重大转折,中国经济告别房地产泡沫时代,逐渐转向实体经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接下来应该会有配套的财政、税收、货币等改革制度出台,理清地方和中央在财政、税收、货币等方面问题,将政策重新向实体经济倾斜。
再见了,十年房地产牛市!未来十年,做实体经济的又可以大展拳脚了。
注:部分内容整合自深圳政府在线、中金在线、黄生看金融、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