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版印刷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以来,一路走到今天,几乎是一路拼打过来的。当然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这是一个好现象,能够快速地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成熟。然而,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一旦一个事物走向成熟也就预示着变革或消亡,但商务合版显然不可能消亡,它需要的更多的是变革和提高。那么,商务合版印刷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又该如何变革呢?
商务合版印刷走过的路
当年发现印刷可以用“拼版”这种思维来操作时候,无疑像发现了一座金矿。也许是方言的差别,也许是用“拼”显得火气太大的缘故,后来就用更显斯文平和的“合”来称呼了。虽一字之差,却淋漓尽致体现了印刷人的智慧,当时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但后来随着行业发展的需求,软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很多人开始徘徊,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软件高手,不断地推出新的插件,之后又出现许多专用软件,一步步推动着这个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在之后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倒江湖”的人,商务合版的江湖也就“倒开了。
诚信的缺失
第一轮拼杀的是印刷的开机费,第二轮拼杀的是设备的大小和优劣。没过多久这两轮就打了个平手,因为这个环节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直接杀价和投资就可以。客观地说,这两轮确实快速地推动了商务合版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这个金矿越开越大,大家都开始了疯狂地扩张和跑马圈地运动,也不知道哪个高明的纸厂把低克数的纸张做成和厚纸一样厚,于是大家再也不纠结了,因为拼杀的空间又出现了!
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用157克我用150克,你用150克我用140克,你用140克我就用134克,……因为终端客户并不懂得这些,也就糊里糊涂地用起来了。直到现在偌大的一个中国,彩页市场几乎见不到真正的157克铜版纸,真正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试问:你们不感觉到后怕吗?
难怪行业内某位有良知的大佬,在北京的一次小规模的聚会上说:“商务合版印刷就是三偷,都是见光死!”这是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和的现象。
再者,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家把眼光都盯在几个常见的产品上,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在“合版”的精髓上做文章,反而是靠“小偷小摸”侥幸地寻求生存。
诚信的觉醒
习大大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蓝图,这其中就包含着“诚信”,我们的祖先一再告诫我们经商要“诚信经营”,这些都是教育我们:“心要正”!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好在我们已经看见很多的厂家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已经意识到不诚信真的不行了,因为纸永远包不住火,善良的人们已经开始觉醒。
工匠精神的呼唤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广泛关注。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赢得用户的满意,使质量和品质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印刷产业始终都是走在文化的前沿,肩负着文明传承的使命,更应该秉承“工匠精神”的神髓,理应为传承这一伟大的精神振臂高呼。
倒逼市场走向规范
“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 升级。”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天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李克强说,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他强调:“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有人说:不是我不想诚信,是市场太乱了、价格太烂了!我要适应市场的竞争,不然结果是:我诚信了但是我没有业务,所以我不在了!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说的就是性价比和物有所值的概念。自从李总理提出“工匠精神”以后,全社会都在纷纷响应,我们要坚信永远是“邪不压正”的。历史昭示我们最后一定是诚实守信的一方必定取得全面胜利的。
从市场形成到无序的竞争,大乱后才能大治,现在时代已经走到了这个拐点,诚信经营和工匠精神又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回到了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呼唤中国商务合版印刷理应走向理性的诚信回归之路!我期待!
俗话说:“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商务合版印刷行业若想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还需要大家联起手来共同努力!那就快来2016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