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值主编:
《印刷工业》杂志总编
李君
清晨的娄山关迎来了我们几位起得大早的访客。这里是遵义的北大门,也是通往遵义的重要关口。八十年前那场著名的娄山关战斗正是在这里打响。
当我们沿着一路的静谧幽深,达到小尖山战斗遗址时,不断涌起的云雾正穿过层层叠嶂,由远及近,向我们扑来。被云雾包裹的刹那间,我们的鼻息充满硝烟的味道。放眼望去,四周崇山峻岭,陡崖峭壁,仅有一条盘山公路从群山间穿过。当年,红军夺关成功后,曾以此为阵地,据守险要,击溃敌军数次疯狂反扑。用毛石砌成的圆形堡垒,伫立至今。
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此战不仅大大鼓舞了士气,更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保驾护航。心潮澎湃的毛泽东为此在娄山关上吟出了传诵至今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如果我们从军事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娄山关战役无疑为后期成功“四渡赤水”奠定了基础。而“四渡赤水”正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灵活机动作战方针的“集大成者”。
9月7日夜,媒体寻访团围坐在一起,围绕长征途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于企业经营的启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