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设计欣赏 > 包装制品 > 张世乐-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融合的魔术师

张世乐-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融合的魔术师
2016-11-11 09:18:18   作者:小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设计既是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一种文化责任;优秀的设计师是潮流趋势的引领者与开拓者,而不是潮流的追随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设计师张世乐对个人设计态度的总结。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执着,怀揣着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融入设计的责任,坚持做着有文化根源、文化底蕴的现代包装设计。

 

 

\

设计师张世乐

 

 

在他设计的包装中,不难见到中式建筑,哈达,卦象,莲花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元素,经他之手,与现代的包装设计相互渗透、辅助、并且完美的相结合,“形”与“意”结合既融入传统又不显得沉重,既彰显个性又不显轻浮。

 

 

作品欣赏(一)

 

\

 

\

 

 

 

扭转乾坤—“宋河”酒包装系列

 

\

禅茶包装设计

 

\

“钓鱼台”茅台酒包装设计

 

\

承启王酒包装设计

 

晓包对这位设计师进行了专访,下面就跟晓包一同聆听张世乐讲述他与设计的故事。

 

\

晓包访谈

 

P:你是怎样走上包装设计行业之路的?

Z:我走上包装设计的职业道路没有刻意的选择。和很多设计师一样都是先从画画开始的,后来学的设计,对艺术和设计一直都是非常热爱。在从事设计工作以来,开始虽没有刻意要去做包装设计,但慢慢单子做多了,兴趣点就显现出来,随着兴趣发展就这么十年下来,自然而然的就在这个领域越行越远了。

 

P:这一路走到现在,最难忘的一件设计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Z:最难忘的应该就是扭转乾坤吧,这个作品创造了太多的回忆,从创作到真正的结束历时三个多月,可以说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呢。再说说创意,我个人本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浓厚兴趣,业余时间会看许多古典书籍,“扭转乾坤”的灵感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它的造型兼三才而分阴阳从“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精神引入。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在中国白酒创意包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因为这次获奖,我也认识了很多业界精英;最让人高兴的事就是见到了设计大师,以前崇拜的大师这次零距离接触了,并且接受四位国际大师的现场指点。大师们带着他们多年的设计经验和国际品牌战略眼光为我们进行悉心点评,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从自己的小圈子一下就跳到了众人面前,这个转变让我们明白,眼界一定要不断拓宽,不能拘泥于一时。

 

张世乐擅长从中国传统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令晓包倾佩的是:他总是能充分分析产品的特点,精准的找到与之匹配的的传统文化元素,拿捏得当的融入设计之中。

 

P:当设计没有头绪时,你会做哪些事情去寻找灵感?

Z:看书、临帖,让自己静下来,或者和朋友们聊天,都可以帮助我寻找到灵感的蛛丝马迹。

 

P: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如何权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Z:昨日的创新是今日的传统,今日的设计将是明日的文化。唤醒我们骨子里的设计是设计师的责任,中国的传统文化绵延的数千年而未被淘汰,不仅在世界上反映了人们心理需求,还与审美标准达成共识,成为全球华人共通的视觉象征,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只有体现传统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出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包装设计。

 

P:你的设计作品中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语言符号,你觉得在运用这些符号元素时需要注意哪些?

Z:设计总是从文化之间、从自然之中汲取灵感。我生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工作在商都郑州,接触的传统文化较多,在加上我个人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美的观念都是相似的,发现美和创造美都是一个过程。我差不多是一直坚持着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美。包装设计需要充分的理解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将其与现代理念结合,不仅具有传统的神韵又不失现代设计的意味。将传统元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在现代包装中设计中又注入传统的文化内涵,达到的契合。

 

 

P:在郑州做设计,你觉得城市环境对你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Z:郑州是中部的一个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人文底蕴还需要沉淀,年轻的城市总是有释放不完的激情,所以节奏略微紊乱,不过近几年发展挺快的,势头也很足,蕴含着非常大的创业创新的机会。对我们做设计的也是有很大的市场和很好的机会。好的机遇总是伴随着竞争压力的,这几年不少大的设计公司进驻郑州,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有品牌、有实力这会是不小的压力。

 

 

P:在你看来,能够广泛的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的包装都有哪些共性?

Z:都具有精准的消费者需求定位,围绕其展开产品的定位、形象设计、广告诉求、营销策略等系列的活动,这样才能有广泛的、忠实的消费群体。共鸣是一种气质的对接,气场的融合,是精神上的默契。一个人的气场气质是在长期以来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中养成的。所以,在包装设计之前必定要先去研究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总的来说,一个产品要想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必须要牢牢地去把握大众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去抓住某种大众消费者共鸣的文化内涵。

 

 

P:你的设计成品中,酒包装设计偏多,你是否比较偏爱酒行业领域的包装?

Z:酒包装做的相对多些,其实我涉及的比较广,茶叶、土特产等等都有涉及。每个行业、品牌、产品都有各自的性格,所以没有比较偏好的,都是为了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而在努力的去设计。无论是酒包装、特产包装、产业包装各行业的包装都属于包装设计,并不需要太过于明确的去分类。

 

 

P:包装设计之外,您最感兴趣以及涉猎的领域有哪些?

Z: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我是个书法票友,最感兴趣的就是写写画画的生 活,书写是我觉得最大的乐趣,有时间也去古玩城转悠下,看看各种有意思的物件也是一种不错的情趣。如果有画展了去美术馆看下画展,感受下艺术的气息,生活的充实而有趣味。

 

 

P:与客户接触遇到问题时你有哪些坚持的原则?

Z:遇到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第一、坚持收定金,签合同;第二,与决策人沟通,决策人往往是最了解自己产品的人,与他沟通好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第三、不比稿子,设计师是用时间赚钱的,每个人时间有限,因此好钢用在刀刃上,做有效的设计,做有效的社交。

 

 

P:当客户不认同你的设计创意时,你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一些好的解决方式与和客户的沟通技巧可以提供给年轻一代的设计师?

Z:客户不认同创意是设计师免不掉的问题。聆听是设计师的法宝,要认真的聆听客户的意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客户比我们了解自己的产品。当有一小部分客户确实不对的时候,会尽力说服客户,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让他信服,让客户改变主意,如果客户固执己见,坚持要怎样怎样,就在一定限度内,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去完成他的想法。

 

P:设计之路一路走来遇到过最大的坎儿?如何跨越?坚持下来的理由是什么?

Z:最大的坎儿目前没有,目前遇见的都是不算平摊的小道,算不上坎儿。坚持下来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P:什么人对你的设计生涯影响最大?

Z:从入行到现在一路走来。影响我的人不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带我入行的师傅了,我的师傅郜彦民先生,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是他给我领进设计之门的。后来在工作中有影响的人是很多的,比如台湾的的唐圣瀚、丹麦的雅各布·延森(Jacob Jensen)等曾经对我悉心指导的老师们。对于我设计生涯中帮助过我的人,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不敢忘怀。

 

 

作品欣赏(二)

 

\

 

 

 

河套酒坊包装设计

 

\

青花贡烧酒包装设计

 

\

巴山夜雨总督府酒包装设计

 

 

了凡酒酒包装设计

\

咏梅姚花春 酒包装设计

 

\

老家河南酒包装设计

 

 

\

五彩哈达酒包装设计

 

 

\

 

 

悟道酒包装设计

 

 

\

集优农业茶叶包装

 

\
“睿蜂坊”百花蜂蜜包装设计

 

 

最后,感谢张世乐先生配合访谈与提供作品图片。

 

\

“四大书院”酒包装设计

 

 

个人成就

 

张世乐,包装设计师。凭借在设计上的天赋和近乎苛刻的执着精神在行业中打拼了十余年,曾创作众多品牌包装设计案例。作品涉足品牌策划、产品包装、工艺品礼品等领域,善于打通艺术与商业的边界,将艺术融入生活,在市场与专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作品曾多次被专业设计年鉴收录并屡获奖项。

2013年:第一届中国白酒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老子文化传承奖); 
2014
年: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大赛(铜奖);
2015年:作品入选《中国包装设计年鉴》《中国设计年鉴》等专业书籍;
2016年:全国100位顶尖包装设计师签约计划/签约设计总监;;
2016年:加点创意网/签约设计总监;
2014年:至今《华夏酒报》《新食品》等专业刊物特约撰稿人......

 

 

\

地址/河南省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

联系电话:13674939262

QQ:357210650

相关热词搜索:魔术师 传统文化 张世乐

上一篇:低碳环保节能,一切从包装开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