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服务 > 技术支持 > 包装技术 > 纸张 > 河北手工抄纸传承人孤独坚守

河北手工抄纸传承人孤独坚守
2013-05-15 15:44:15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河北省日前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迁安手工抄纸传承人杨永安榜上有名。
  今年45岁杨永安,是土生土长的迁安人,1987年高中毕业后,从父亲手中接过祖传的这种手艺,如今已经干了27年了。
  迁安素有造纸传统,在城北三里庄小学,残存的一块庙前走廊石柱上的石刻对联写到:“开抄始于后汉,规模成于大清。”迁安出产的以桑皮为原料的毛头纸纯净绵韧,色泽洁白光滑,最适合书画、装裱,早有“北迁南宣”美誉。
  “咱制作的手工纸叫毛头纸,又称桑皮纸,是书写纸的前身,从被称为四大发明的那种造纸术传承过来,对槽、点皮、揣捣、打陷、碾边、合浆、抄纸……抄出一张纸,要经过72道工序。”杨永安介绍。
  在自西北往东南穿城而过的三里河两岸,清朝晚期有几十个村庄都从事手工抄纸,到民国期间,毛头纸作坊已有800余处,日产纸近200万张,产品畅销华北及东北三省。杨永安说,“在民国时期,光我们村就有100多条陷(陷即陷坑,缫纸的水池),到改革开放时还有20多条。”但现在全村只剩他一户人家。
  究其原因,杨永安表示,自从机制纸诞生后,手工毛头纸就不再吃香,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还有就是这活儿又苦又累,枯燥单调,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都不愿意学习这一项手艺,说起传承,杨永安满脸无奈。
  一堆麻袋堆放院中,两米见方的打浆池陷落院东,西边的土坯作坊传达着手工抄纸技艺的沧桑,窗台上摆满了晾晒的纸张,屋里屋外到处叠放着成令的纸……环顾杨家院落,每件物件都与手工抄纸有关。现在,老伴成了杨永安唯一的助手,他抄纸,妻子晾晒。

相关热词搜索:河北 手工 传承

上一篇:品读千年传承工艺:宣纸的故事
下一篇:芯层染色的防伪纸张综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