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学习园地 > 制作工艺 > 中国古文化之双色套印刷术

中国古文化之双色套印刷术
2013-02-05 10:14:35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印刷术发明初期,只有单色印刷。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黑白印刷品,于是说法出现了双色及多色套印。
宋代开始的“交子”、“会子”等纸币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

    在唐宋时代的抄本书中,就有用朱墨两色分别抄写正文和注文,这就为印本书采用双色套印提供了先例。现存最早的书籍朱墨套印本,是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印的《金刚经注》一书。该书经文(插图)用红色,注文及图中的松枝用黑色。此书为经折装。

    双色套印技术,虽然在宋代已经解决,但由于在印刷前需要刻黑、红各一副版,印刷工艺也较为复杂。不但需要印刷两次,而且还需准确的套色定位,因而使书的成本也相应加大,因此未能大力推广。

    明代中后期,民间印刷业大兴,经史子集以及戏曲小说等印本大量出版,书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印刷作坊为推出新的品种去占领市场,双色、多色套印本开始增多。

    16世纪后期,套色印刷得到广泛流行,吴兴、杭州、苏州、南京、徽州等地逐渐成为印书的中心。这些地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读书人很多,从而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为了科举应试的需要,书坊和私人刻印了大批带有断句圈点、批注和评语的书,并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套印。这类书由于阅读时方便醒目,销路很好,各家书坊竞相效仿,套印本风行一时。其中套印书籍最有名的,是吴兴的闵氏和凌氏两姓的书坊,他们印的书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精。闵氏书坊以闵齐级最多,明万历年间,刻印了《左传》、《老子》、《庄子》、《列子》、《楚辞》、《东坡易传》等双色套印本,还有三色套印本《孟子》、《战国策》,四色套印本《国语》等。凌氵蒙初为凌氏刻书最多者,其中双色套印本有《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万历九年(1581年)凌瀛初用四色套印《世说新语》,分别用黑、红、蓝、棕四色印刷正文和各家评注。清朝的内府,也曾用双色套印过《词谱》、《曲谱》等书。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古 文化 双色

上一篇:如何包装礼物,几款简单实用的节日礼物包装方法
下一篇:论包装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