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国际 >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2019-05-08 15:01:54   作者:li   来源:网络   评论:0 点击:

乳业除了在优质奶源上提升竞争力外,另一个就是包装了,为什么牛奶盒上有12个月、18个月不同的保质期?这就是包装的技术问题了,优质的包装才能让牛奶保鲜。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而这个包装的技术,却掌握在一家外国公司手里,它就是来自瑞士的包装巨头利乐,国内的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的包装基本都是用利乐的,利乐控制了中国乳业70%以上的包装市场。

一个小小的盒子技术,都受制于别人,不得不说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太需要提高了。

伊利、蒙牛成功的背后推手,改变中国乳业格局

利乐,是由瑞士人鲁宾·劳辛创立于1952年,如今已经是一家全球包装巨头。利乐1972年就进入了中国,并于1979年在广州投入第一台灌装机。在中国已经有上千条灌装线。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2012年,利乐公司共生产了1732亿件包装,销售收入约为111.55亿欧元,接近中国三大乳业集团伊利、蒙牛、光明在该年营业额的总和。其中,超过1/3的收入“贡献”来源于中国。

真正让利乐在中国风生水起的无疑是成功助推了伊利、蒙牛的崛起。这两家公司,在2018年“全球乳业20强企业排行榜”中,伊利(99亿美元)和蒙牛(88亿美元)分别排第九和第十,是毫无疑问的全球乳业巨头。

但在伊利、蒙牛的崛起中,利乐无疑是背后推手。中国乳业市场有一个时间分割线,那就是2000年,2000年前,是低温鲜牛奶的天下;2000后,常温奶崛起,鲜牛奶市场份额降到了35%以下。这其中就是因为利乐靠着先进的包装技术扶持了伊利、蒙牛草原双雄。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上世纪90年,伊利还是一家小牛奶厂,采用低温杀菌技术生产的牛奶,却因不易长期保存,只能在小范围内销售,距离太远牛奶就会变质,受制于此,伊利发展缓慢,这让当时的掌门人郑俊怀焦虑不已。

此时,郑俊怀遇上了全球包装巨头利乐,可谓是遇到救星,利乐的包装正好有长期保鲜的能力,两者可谓一拍即合。于是伊利开始主攻常温奶市场,并快速崛起。

1999年,自立门户的牛根生,同样在利乐的帮助下,解决了包装的后顾之忧,快速发展。就这样,利乐不但推起了两大乳业巨头,还改变了中国乳业的格局。

5000多项技术专利,每盒牛奶拿走3/4的利润天下没有白费的午餐,忙也不是白帮的,在助力伊利、蒙牛成为乳业巨头的同时,利乐也攫取了丰厚的利润。据说,每盒牛奶,乳制品企业获得利润的1/4,而利乐获得3/4,因此有业内人士戏言:蒙牛和伊利都是为利乐打工的。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2018年上半年,伊利实现净利润34.69亿元,蒙牛乳业净利润15.62亿元,按照此上面的利润比例推算,利乐从伊利上获取利润104亿,从蒙牛上获取利润46.86亿,总计150.86亿,可谓是超级暴利。因此,曾有媒体将利乐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

而在2012年,利乐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20亿元,净利润约27亿元,到2018年更不得了。也是在2012年的英国富豪榜上,利乐创始人老汉斯也以家族资产43亿英镑(约合67亿美元)位列第十二。

如今,在中国消费者每喝的10罐液态奶、软饮料的纸质包装中,至少有8罐是由利乐提供的生产线和包装材料生产。

当然,利乐有今日的霸主地位,与其强大的包装技术分不开。据了解,利乐拥有5000多项技术专利,并有2800项正在研发和申请当中。利乐的坏包率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而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是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除此之外,利乐包与其他包材的区别还体现在UHT奶的贮藏时间上。两者的差距会达到20%-30%。换言之,利乐包的保质期是半年的话,其他包材可能只有四五个月。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利乐的灌装设备也是非常昂贵,全自动利乐冠灌装机是上述设备中价格最高的,单价为2900万元。

遭反垄断调查罚6.68亿,但依旧无法撼动其地位

2016年,工商总局认定利乐集团在2009—2013年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我国反垄断法,处以罚金约6.68亿元人民币,利乐没有上诉,欣然接受了罚款。

2009年利乐占中国无菌包装市场70.2%的市场份额,利乐产品最重要的两个客户依然是伊利和蒙牛,他们加起来,至少吃掉利乐65%的在华份额。

除了利乐,国内还有德国康美、斯道拉恩索等外企和太阳、纷美、界龙等民族企业生产液体无菌包装材料。虽然遭到了反垄断处罚,但是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撼动其霸主地位。

伊利、蒙牛背后的包装巨头: 每盒牛奶攫取3/4利润, 一年赚走百亿

 

中国乳业和中国手机行业,可谓是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虽然国内也有不少芯片厂,包括华为有自己的海思半导体,专门生产芯片,为什么还是要去用高通的?还不是因为人家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

中国乳业也一样,在包装技术上,为什么大部分还是得用利乐,而不用其他厂商,无疑是人家掌握了核心技术。

如今来看,无论是拥有技术含量的手机、电脑、电视、空调等行业,还是乳业等快消行业,都是需要拥有技术创新的,

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可惜喊了这么多年,到今日被动挨打,才知道了痛,才想到了痛定思痛,做出改变,这就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现状。

相关热词搜索:伊利 蒙牛 包装 巨头

上一篇:烟盒包装新规将实施,或成包装界"最丑”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