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前沿播报 > 印刷的“纵横”之道

印刷的“纵横”之道
2016-01-04 22:11:34   作者:余堃   来源:包装e线   评论:0 点击:

       笔者有幸参观了位于天津的长荣健豪云印刷有限公司,健豪战略布局中的“中央工厂”还没有步入正式的生产阶段,大部分生产都还只是一些示例。然而参观过程中两个方面让笔者对合版印刷技术的看法有了重大改观——首先,所谓合版印刷并不是我想当然的多台大幅面印刷机整齐排列,相反仅有2台对开幅面的传统胶印机和3台不同型号的数字印刷机被紧凑地放在一起;其次,所谓标准化产品也并不是我想当然的出自印后全自动流水生产线,而是半自动的、中小幅面的印后设备独立摆放、独立加工。

 

然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没有规模化生产,没有连线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大规模的合版印刷如何实现?我理解中的健豪“中央工厂”应该是那种工作人员很少、设备高速顺利运转一气呵成的场景,显然眼前的场景并不是如此。


之后,现场工作人员的解释消除了笔者心中的疑云。所谓合版是把相同印刷需求的印刷品放在一起进行生产,而健豪的优势就是快,从客户下单到收到印刷品的时间要越短越好。于是对开甚至4开就已经完全满足“凑一版”就可以上机印刷的需求,更大幅面印刷机反而会延长“凑版”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离线的印后加工也是出于此目的,不会因为流水线某一环节的中断而导致全线停止,每一台印后设备都是一个独立的加工单元,让专业的机长操作专门的设备,训练出成熟的技术以及“工业肌肉”,反而会提升效率。

 

这让笔者想到台湾健豪总经理张训嘉在演讲中不时提到的一个词“纵横”——让更为专业的企业去完成专业的工作,而健豪要做的就是把各种优质资源整合成强大的生产力网络。

 

几年前,珠三角印刷带中存在着一种业态——在一个印刷车间里,印刷、印后设备一应俱全,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几乎每一道工序的背后都是一家专门的企业,都有一个以此创业的老板。也就说众多环节加工商聚集在这间车间,拼凑成了一家“完整”的印刷厂。这种松散的协作既可以接收从设计到成品的印刷活件,也可以只做属于自己这部分的工艺加工。

 

有趣的是,由于每一个老板都是自己的业务员、生产主管,最大限度确保自己的活源越来越多,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可接到的活件大部分还是需要其他加工环节的协助。因为“纵横”让这种印刷联盟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企业,在当地市场脱颖而出。我想这就是“纵横”的魅力。

 

假以时日,笔者相信当大家都发现了“纵横”的魅力,通过网络自发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将会形成更合理的产业规模。

 

(作者系北京艺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关热词搜索:印刷的“纵横”之道

上一篇:强强联合,包联网助力中国包装容器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