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墨辊压力调整不当
着墨辊与版面压力过大,当着墨辊接触到印版滚筒空档时,着墨辊碰到印版的咬口边缘产生冲击,墨辊在版面产生振动跳跃现象,线速度发生瞬间变化,正常的墨膜受到干扰。A点墨膜受到干扰,经转移至印版上的A’处形成墨杠,这种杠子有可能在A”处再次出现(A’A”弧长为该根着墨辊的圆周长)。
同样在图1(b)中,B处墨膜也可能受到干扰,经转移到印版B’、B”处形成杠子(B’B”弧长等于该着墨辊的周长)。
虽然为避免因胶辊振动在咬口产生墨杠,印版滚筒在设计中提前了70mm左右,但是由于一根串墨辊紧贴着两根着墨辊,当第二根着墨辊跳上去时,也将串墨辊顶上去一些,落下时串墨辊也随之落下,串墨辊的这个跳动也同时影响到第一根着墨辊;此时第一根着墨辊已在图文内,因此产生杠子,单张纸胶印机一般有4根着墨辊,两支下串墨辊,因此就形成不止一条的忽轻忽重的杠子。另外由于两根着墨辊不但对印版起着墨作用而且起收墨作用,上述现象的存在最易引起杠子,所以更应精确调整。
着墨辊同串墨辊压力过大。由于着墨辊是靠印版滚筒和串墨辊的磨擦转动的,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压力过大,使着墨辊过多地依靠串墨辊,着墨辊两边受到的磨擦不等,它在印版表面就有可能产生磨擦滑动,而产生杠子。
同样道理,着水辊同版面及串水辊之间的压力过重时,影响水膜的均匀传递而引起白杠。
(2)滚筒包衬过度
由于上压或下压力过小,增大滚筒包衬,使滚筒包衬过度,加剧滚筒在滚压时的微量速差和微量磨擦。从微观出发,滚筒的线速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是绝对相等的,只是相对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的微量速差总是存在的。包衬过度使橡皮布在挤压作用下,产生过量的磨擦,印版版面出现间隙性的磨损和印迹挤铺,因而产生杠子。
(3)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压力太大
胶印机是由三个滚筒挤压完成印刷的,滚筒工作面相对时存在一定的挤压力。当滚筒运转到空档时,负荷就会产生变化:B点接触脱离空档时,在A点产生冲击。
由于滚筒轴承中有微小的间隙以及滚筒和轴承的弹性变形,滚筒就会产生微小的位移并引起振动,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压力过大,就会加剧这种振动,对不走滚枕的印刷机来讲,这种振动得不到消除而产生杠子。
(4)橡皮布松弛
当橡皮布太松时,由于滚压作用,橡皮布在滚筒表面发生前后滑动,这种相对运动就会产生一条或几条杠子。
(5)版面水分过大
胶印机印刷过程中,版面水分太大会影响墨膜的均匀转移,使印刷密度太低而加剧杠子的出现。因此对胶印印刷来说,在保证版面不带脏的前提下,应把供水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使供水量和供墨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控制良好的水墨平衡是提高印刷质量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