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服务 > 技术支持 > 包装技术 > 印刷知识 > 什么是糊版现象?

什么是糊版现象?
2013-06-25 16:31:15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糊版现象

    糊版是指印刷版面中的网点、阴字、阴线、阴图边缘(空隙)沾有油墨,使印刷版面出现模糊不清、印迹铺展扩大现象。糊版的主要原因有:若油墨中加入过量燥油,使油墨变稠变粘,油墨在印版上涂布时的流动性差,容易产生堆积现象而造成糊版;油墨的黏度若过小时,油墨容易被乳化;油墨中助剂用量过多或搅拌不均匀,使墨辊、印版和橡皮布容易堆积;油墨的流动性过大或转移量过大;印刷压力过大;纸张的吸墨性较差或纸张容易掉粉、掉毛;版面水分过小或过大;润版液的酸性过弱,使版面空白部分的亲水斥油性能下降,都容易产生糊版故障现象。

 

    在印刷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糊版的现象,在印品上形成了模糊的印迹,严重的形成了脏斑,产生糊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墨量过大和油墨的印刷适应性不强造成的

    ①供墨量过大,造成版面堆积的墨层太厚,在印刷压力作用下,生成了图文网点铺展,线条加粗无棱角,从而引起糊版。

    ②油墨过于稀薄,流动性大,引起网点铺展造成糊版。

    ③油墨中燥油过多,会使油墨乳化加重,使印版上的墨层不能从中间断裂,多数留在印版上,造成堆墨,在滚筒挤压力的作用下,使网点逐渐扩大,造成糊版,过量的干燥剂使油墨的黏性增强,对空白部分的附着力增强,容易使印品上的暗调部分引起糊版。

    ④日常工作中,我们使用调墨油或去黏剂过多,会加大油墨的油性,印刷过程中会使图文部分网点之间界线模糊而引起糊版。

    解决办法:

    根据印品的图文要素情况,适当控制好供墨量,控制好燥油、调墨油和去黏剂的使用量,使用油性较强的油墨时,适当增加润湿液的酸性。

  二、供水不足引起的糊版

    由于着水辊与印版滚筒之间压力太小;水辊绒表面脏污;水辊使用时间过长绒毛失去弹性;在印刷时,由于印版上要水多的地方对应的水辊套处磨损的相对严重,该处的吸水性也相对的差一些等原因引起的供水不足,印刷过程中失去水墨平衡导致糊版。

    解决办法:

    ①根据工作量和水辊的使用成度,适时地更换水辊套。

    ②用在瓶盖上打孔的饮料瓶装上润湿液,往水辊磨损严重的地方适当喷水,这样既可减少更换水辊套的次数,又可减少糊版,这种方法虽然土了点,但很实用。

 三、橡皮布绷得太松或印刷压力过大造成的糊版

    橡皮布过松,在印刷过程中产生堆挤变形大,容易造成糊版。印刷压力过大,不但加重了印版的磨损,还直接加重了图文墨层铺展,导致糊版。

    解决办法:

    在换橡皮布时要松紧恰当,印刷前调整好印筒压力,这样就可减少糊版。

 四、印版磨损严重引起的糊版

    印版上暗调处亲油的图文部分面积远大于亲水的空白部分面积,该处空白部分砂目一旦磨损,就会导致亲水性减弱,很容易被周围的油墨侵占铺展,产生糊版现象。

    解决办法:

    ①调整好各滚筒之间的压力,以免压力过大,引起印版的磨损。

    ②在运送印版和上版过程中不要碰撞和磨擦印版。

五、润湿液酸性减弱导致的糊版

    在印刷过程中脱落的碱性的纸毛、纸粉会被传到水斗中,中和了酸性的润湿液,使润湿液酸性减弱,润湿液中的磷酸或柠檬酸对版面油污具有清洗作用,润湿液酸性太弱,对版面油污的清洗能力不足,印刷油性较重的油墨时容易糊版。

   解决办法:

    ①定期更换水斗中的水。

②印刷用的纸张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用晾纸机进行吹晾,这样做既可以把纸张中夹杂的杂质、纸毛、纸粉吹掉,又能使纸张的含水量均匀一致,保证了纸张含水量和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平衡,使纸张的滞后现象产生在印刷之前,降低纸张对水的敏感程度,使纸张在印刷前就适应了印刷车间的温湿度,使整个印刷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以上出现的糊版,我们要对症下药,例如,对于橡皮布绷得太松或印刷压力过大造成的糊版,我们可以在换橡皮布时要松紧恰当,印刷前调整好印筒压力,这样就可减少糊版。只有这样,分析好原因,才能有效避免,减少损失。

原因及措施: 

  1.油墨太稀,黏度低:不加添加剂,直接使用油墨; 

  2.水辊上残留有清洁剂:仔细清洗水辊; 

  3.墨辊上残留清洗剂:使用过恢复剂后,用温水仔细清洗墨辊; 

  4.印版大:加大润版液用量;    

  5.干燥印版时有气流:关闭门窗,避免气流; 

  6.印刷机附近有热源:移开热源; 

  7.辊筒上有过量的水与用完辊筒上的油墨乳化:减少润版液用量;加入新油墨; 

  8.辊筒上有金、铜的残余物:仔细清洗墨辊; 

  9.腐蚀剂和酸损伤了墨辊:用恢复剂和温水清洗墨辊; 

  10.润版液使用时间太长:清洗润版液系统,使用新鲜的润版液

    11.控制燥油的用量;调整增大油墨的黏性;助剂的用量要控制适当的量,并要将油墨搅拌均匀;控制合适的油墨流动性和转移量;

    12.调整好合适的印刷压力;

    13.当印刷纸张质量不好时,应勤洗印版和橡皮布;根据印刷条件,酌情掌握控制润版液的用量和pH值,减少糊版发生的机会。

       平面(印)起油(腻)其表现的形式是:图文线条铺开扩大而不清晰完整,在空白区则有油墨轻重不等的脏迹,尤其是橡皮布上也粘上了一片片油墨。其原因是:(1)印版上的吸水部分形成了吸墨中心,导致纸或塑料墨层中的表面活性剂迁移到吸水区。⑵油墨与水的pH值差太大(即常讲的水墨不平衡),导致印版的金属被药水中的酸溶解而出现印版不干净。(3)在使用含有铅的浆状燥油时,尤其是用量过多时,燥油被酸性很强的药水破坏,从而被薄薄的墨层所覆盖(往往还会导致整块版面的泛黄)。因该墨层妨碍了润湿的控制而起油脏。(4)油墨油性太大和太稠而导致版面上的水量不够。(5)非印刷区域因感应性处理欠缺和着墨辊压力大、不适当地补加干燥剂,以及水辊质量差或安装不良?

    通常的处理方法则是:(1)油墨的pH值应调低,接近药水的pH值;(2)在油墨里添加蜡液或硅酸钠;(3)检查印版及水辊质量;(4)控制印刷速度;(5)油墨尽量稀薄一些;(6)选择油性小而又稠厚的油墨。?

   糊版的表现形式是印版上满是轻微的油墨,并极易转移到橡皮布上,而后转移印刷至纸或塑料上。有时虽易擦去,但很快重又出现,药水中有染色现象。根据浮脏现象,人们常认为是油墨浮在水上或溶于水中所引起的。因此,也有人称灾为化水或油墨渗色。原因是:(1)纸张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浸出而形成了油墨在水中的乳化体,而后布满了印刷版面吸湿部位。(2)油墨中的颜料亲油性差而未被连结料所充分润湿(如中络黄颜料制造的油墨就容易跑到水中)。(3)当合成树脂采用低温溶解连结料而油墨油的含量又比较高时,极容易导致油墨乳化。?平版(印)起油(腻)其表现的形式是:图文线条铺开扩大而不清晰完整,在空白区则有油墨轻重不等的脏迹,尤其是橡皮布上也粘上了一片片油墨。其原因是:(1)印版上的吸水部分形成了吸墨中心,导致纸或塑料墨层中的表面活性剂迁移到吸水区。(2油墨与水的pH值差太大(即常讲的水墨不平衡),导致印版的金属被药水中的酸溶解而出现印版不干净。(3)在使用含有铅的浆状燥油时,尤其是用量过多时,燥油被酸性很强的药水破坏,从而被薄薄的墨层所覆盖(往往还会导致整块版面的泛黄)。因该墨层妨碍了润湿的控制而起油脏。(4)油墨油性太大和太稠而导致版面上的水量不够。(5)非印刷区域因感应性处理欠缺和着墨辊压力大、不适当地补加干燥剂,以及水辊质量差或安装不良?

    通常的处理方法则是:(1)油墨的pH值应调低,接近药水的pH值;(2)在油墨里添加蜡液或硅酸钠;(3)检查印版及水辊质量;(4)控制印刷速度;(5)油墨尽量稀薄一些;(6)选择油性小而又稠厚的油墨;(7)油墨生产出来后应存放一段时间;(8)油墨中的树脂应对颜料有较好的湿润性;(9)尽可能降低药水的酸值,并减少给水墨量;(10)加入粘稠的树脂液;(11)采用吸油大或表面用憎水助剂处理过的颜料等等。?

  有时的表现形式是在非印刷区出现大块墨点。其原因是:(1)印刷压力及印机运转破坏了印版上起隔离作用的除感应膜而露出金属,继之会立即被微量的表面活性、极性、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作用而导致这些地方吸收油墨后造成污染。(2)印版在显影时过量的残余墨层留在版上产生的脏版。(3)油墨太稀和油性大、软,粘性又不足,易造成墨辊打滑继之使水辊起脏。(4)除感应处理不恰当或上胶不好。(5)印版上的水量不足及药水的酸性太低导致着水辊吸收油墨。还有PS版固有的脏迹造成等等。?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1)油墨中添加调墨油(树脂液);(2)油墨中的脂和油的含量尽量减少一些;(3)增大供水量,尤其是增大药水酸值;(4)采用浓度大的油墨尽量使印迹薄一些;(5)选用较高表面张力的药水;(6)调整印版和橡皮辊简之间的压印力;(7)减少干燥剂;(8)调换较快干型的树脂墨。

相关热词搜索:什么是

上一篇:掉版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下一篇:怎样解决UV光油涂布不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