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商家换上新标签
在华润万家、家乐福以及吉之岛,食品类绝大多数已使用营养标签,标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含量及膳食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只有成分、配料等简单信息的酱油、腐乳、酱菜,也使用新标签,增加营养成分表,其中含有铁质营养强化剂的酱油产品,还按照强制规定,标注铁的含量。不过也有少数酱油,如李锦记等品牌仍沿用老标签。
市场人士说,强制令规定以1月1日出产为限,此前生产而在保质期内的还能继续销售,很多预包装食品提前“换装”,因此强制令实施第一天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有赞有弹市民反响不一
在新香洲一家无糖食品专卖店,记者看到在售均为针对糖尿病或心血管病人群的食品,已印制营养标签。消费者前来购买,专人介绍使用方法和标签含义,注意事项等等,对此顾客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标签可轻松掌握一天内碳水化合物进食量,便于控制。
但不少市民对营养标签表示怀疑,称太专业看不懂。记者发现普通食品店几乎无人能解释标签含义,也提不出指导意见,全靠顾客把握。
市民反映,有关营养标签权威解读太少,地方职能部门存在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