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前沿播报 > 小型印刷企业的自我救赎

小型印刷企业的自我救赎
2012-04-25 22:55:42   作者:   来源:包装e线   评论:0 点击:

       包装印刷网推荐:印刷行业,往往是一些小型印刷企业,经常是处于微利的弱势状态。订单固定,体制陈旧,就连生产环境也非常恶劣。本身的设备配备就注定了与高附加值产品无缘。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的记者认为,这些小型企业是最需要进行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向也必然产品走多样化之路。

       在某经济类报纸上看到,一位政协委员说了这样一句话:“小企业,你就好好地活着吧!别轻易折腾什么升级转型了。”无论该委员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语态讲的这句话,笔者都忍不住要问:“小企业怎么才能好好地活着?小企业不升级转型能不能好好地活着?”

  笔者参观过不少小型印刷企业,看到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生存境况大不相同。有的小企业,长期为归属单位生产固有订单,凭着旧有体制格局,至今仍远离竞争市场;有的小企业,在微利甚至无利的工价订单中讨饭,在廉价低档胶材、油墨的挥发气体中生存;有的小企业,3台数码印刷设备,十几台印前设计电脑,在明亮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高附加值产出。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行进中,第一类企业不转型,明天众职工将如何托付?环保呼声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高涨,国内环保标准不日出台,第二类企业不转型,社会岂能允许污染立锥容身?转型的结果并不是让所有的小企业都标为第三类数字印刷企业,而是要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以多样化方式,在健康、符合经济发展潮流的轨道中运行。升级并非单单指扩幅面、上技术、上速度,转型也不可能都去做前景看好的数字印刷、标签印刷。比起规模化升级来说,练就扎实的质量管理内功,巧妙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创新开发,找到符合市场潮流的发展途径,并非小企业就没有优势。升级转型当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但也并非是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升级转型,首先应有理念上的更新。由理念导引的“便利化”转型对于小印刷企业来说虽不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贡献于民众的需求。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日本有1名~3名职工、年销售额约合人民币100万元的微小企业占日本印刷产业企业总数的44.5%。小企业的市场存在价值在哪里?日本这些10人以下的小印刷企业星罗棋布于日本岛,竟然不比日本便利店少。市场便利化、个性化、微型化需求当然就是这些小企业存在的基础。

  对于转型,不妨归纳诸多专家的诸多建设性论断:银行家瑞斯通(Wriston)的建议是,将资金“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留在能很好利用它的地方”。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的建议是“将‘利润’表达为‘贡献’”,亦即转变观念,通过个性增值服务贡献于客户。

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bz-e.com/ 包装网

相关热词搜索:包装设计 包装材料 机械设备

上一篇:食品包装机械选的原则
下一篇:印刷企业并购利弊分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