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前沿播报 > 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型研究

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型研究
2012-04-05 22:30:06   作者:   来源:包装e线   评论:0 点击:

1、按照消费习惯设计

人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定的消费习惯。因此,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的时候,应注意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发,根据商品自身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大多数人消费习惯的包装。

例如,许多顾客购物都求方便,若采用透明或开窗式包装的食品便可以方便挑选;组合式包装的礼品篮可以方便使用;软包装饮料可以方便携带等等。包装的方便易用增添了商品的吸引力。国外流行的“无障碍”包装,如接触式判断识别包中用锯齿状标识区分洗涤剂的类型;在罐装食品中设置“盖中部凹陷状证明未过保质期”的自动识别标志等等,深得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消费者大多具有求实、求信的心理。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消费者这一消费习惯,在包装上消除消费者对商品的疑虑心理。

2、按照消费对象的年龄设计

商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年龄销售范围,同样,商品包装若要做到迎合所有年龄层消费者的口味,一般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应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年龄进行合理设计。 例如,老年人注重质朴、实在。那么,针对老年人销售的商品在包装的设计上便不能一味讲求精美、繁杂,而应偏向于朴素、大方、简洁的设计。

而针对年轻人销售的商品在包装设计上就不同。年轻人通常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求新、求异、求奇,极力寻找机会表现自我。以这类消费者为目标市场的产品包装便可以尝试采用禁忌色,力求在造型上突破传统,以及在标识语中大肆宣扬“新一代的选择”等等,以引导潮流,创造时尚。至于以儿童为销售对象的商品,则应注意满足他们的求趣心理。如美国的一家公司在所生产的饼干的罐盖上印上各种有趣的谜语,只有吃完饼干才能在罐底找到谜底,结果迷住了大批的小顾客。而儿童的好奇心理又往往可以驱使他们重复购买。 

3、按照消费对象的文化水平及经济收入设计

文化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差异通常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欣赏和要求不同。拿经济收入来说,对于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的消费者,除了对商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以外,通常对商品包装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这类消费者为求销对象的商品,在包装设计上就应该注重品位和档次,力求包装精美、优雅,以突出消费者的审美和品味。而对于经济收入相对不够高的消费者来说,商品包装则通常处于从属地位,一般情况下,这类消费者更注重商品质量,而对商品包装没有过多的要求。以这类消费者为求销对象的商品,就不应过于强调包装,而应做到简洁,实在。

消费者的心理还可以按生态心理和性别心理等标准细分。消费者心理市场细分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包装促销也要从多角度进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地发展,商品的包装也必须不断改进,在继承传统与创意中寻求平衡、和谐与统一。

 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bz-e.com/ 包装网

 

相关热词搜索:包装设计 心理 策略

上一篇:产品设计中的地域差异研究
下一篇:第五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系列报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