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推荐:最近,由东方国际书局编纂、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上文库",采用64开本,每本书只有常见的32开的三分之一大,成了开本家族里的小弟弟。据东方国际书局经理何明介绍,这一设计与文库的名字大有关系。"三上"一词见于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意为"马上、枕上、厕上",以此说明古人抓紧时间读,手不释卷。文库取名"三上",推出包括哲学、散文、诗词三部分的"中国古典精萃",就是为了鼓励读者同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开本设计得这样小,一来有"袖珍"之便,以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二来可以降低成本,让较低的书价方便更多的人。不用说,编者的初衷是很好的,但记者还是听到有读者反映这种设计的不便之处。一位中年读者说:"这种开本的确便于携带,但由于字体也相应变小,就不便于阅读了,想买来给孩子背古诗吧,又怕他看坏了眼睛。"一位年轻人说:"能随时随地看书当然好,但在汽车、地铁上看书,我还是愿意看小说或者报刊。"
看来,单纯缩小开本并不一定能带来方便,读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与"三上文库"相比,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名士雅品小集书系"的设计也许更合理一些。这套64开的现代文学散文丛书体积也较小,但字体大小适中,柔软的封面又便于手拿。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因开本较小,价格也较便宜,10元左右一本的价格贴近大众,使得这套书在激烈的散文出版大战中略显优势。据书店方面介绍,这套书的销量不错。
小有小的方便,那么,大开本的魅力又在哪里呢?同是散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典藏开明书店版名家散文系列"又别有一番特色了。这套书采用大32开宽、16开高的特型开本,颇显华贵大方。因此设计荣获了1996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大奖的美编吴勇向记者介绍他的创意时说:"这套书的内容是三四十年代文人的随笔,这样的长形开本从视觉上就有点像三四十年代的老书,可以为读者营造一种时代感。
另外,由于这套书是为纪念开明书店成立70周年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45周年而设计的礼品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在开本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丰满高贵的视觉效果。"他说:"开本的宽窄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窄开本的书显得俏,宽的开本给人驰骋纵横之感,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我的设计就是要考虑书在内容上的需要。"应该说,把开本设计与书的内容和实用目的相结合,是吴勇的立足点,也是他成功的经验。他的设计的确很好地显示了现代文人潇洒舒朗的艺术情调,也为作为典藏和礼品的这套书增色不。毋庸讳言,作为"礼品书"的设计也存在局限,豪华的装帧必然抬高了成本,不少读者认为这套书太奢侈,浪费了纸张,价格也太贵。一本近300页的书定价近50元,不适合普通读者。也因此,书店售货人员说,这套书"卖不动"。
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bz-e.com/包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