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果的邓先生去批发市场批发枇杷,过称一称,40斤一件的枇杷,光包装和筐里面的卫生纸就有10斤。
40斤一箱的枇杷包装纸就有10斤,是为了防震还是欺诈?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来看,“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而包装纸10斤占枇杷40斤的25%,显然不合规范。
“人靠衣装马靠鞍”,商品离不开包装。好的包装不仅能给运输、销售、保存和使用带来方便,而且还具有对商品外观进行装饰、美化的功效,有利于品牌的推广。但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家竞相在商品包装上玩花样。如有的在商品外包装上一味追求新奇,把消费者关心的商品名称、产地、标签等主要内容丢掉了;有的在商品内包装上耍歪点子,增加商品重量,欺诈消费者,使消费者感到“椟”比“珠”还贵。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商品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污染了环境,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商品包装“国标”早已实施了,对商品外内包装进行强制“瘦身”,既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又能遏制奢华之风,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讲,除了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外,各商家理应端正认识,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守法经营;而且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只为赚钱不顾节约资源、不注重环保,而应在如何使包装科学、合理、环保上多下功夫,力争让商品包装“双方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