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交易过程中,对印刷品作适当的品质评价尤为重要,彩色印刷工艺的复杂性众所周知,一件印刷品的制作,往往经过十数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涉及到公司、工作人员等,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亦对印刷品的评价方式或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订定一些规范和相应的观测条件.
(一)印刷品的色差
色差可分为(1)原稿色差:再现原稿的颜色阶调是印刷复制的目的,使印刷品与原稿达到真假难分的程度就是主观评价的最高标准.(2)同批色差:是指同一批产品在同一色相区的同一位置,不同印张之间的色误差.(3)异同批色差: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批之间的色误差,如果每批印刷的颜色都略有差异,当它们放在一起时,顾客会感觉这些商品有新旧之分,甚至怀疑它的内在品质是否会像外观一样不稳定,会引起对商品的不信任,自然也就引起生产厂家对印刷厂产品品质的不满.
(二)主观评价
对印刷品颜色品质进行主观评价时是采用目测法,观察者目视印刷品并与原稿或付印稿样对比之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主要考虑是印刷品颜色品质达到什么程度才会被客户接受.
(三)原稿的定义
在过往的年代,大多数的原稿来自摄影的幻灯片、照片和手绘的彩稿,在分色打稿过程中,如能接近原稿便视为有效的色彩复制.而印刷方面则以客人批核的打稿作为准则,只要能跟到90%一般视为合格.
但现今计算机年代原稿的定义更多,比如客人于计算机屏幕或打印出来的稿样看到满意的色彩,他们就认为这是原稿.无论任何类型的原稿,它们所记录或显现的色彩未必可在一般的印刷条件下表现出来,因为每一种色彩复制系统都有它的色域限制.在生产流程中影像摄取者来说实物就是原稿,分色制版者以摄取得来的相片作为原稿,印刷者则以打稿作为跟色的目标.
关注更多 包装袋设计http://www.bz-e.com/html/photo/foodpicture/
电话:010-695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