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茶叶进口新标准10月1日就要开始正式实施。这对于我国茶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欧盟新壁垒自从中国入世以来便频频发生,也许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关于欧盟壁垒最突出的就是农药的残留程度,从这一点看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追求可见一斑。自2000年来我国茶叶农残水平迅速下降,然而2004年后的状况就不胜理想。如今新标准的实施很明显抓痛了许多茶企的神经,尤其是那些生态农业尚不发达的地区。
国内一致的观点就是从自身做起,提过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将是必然的历史趋势。而整个中国茶产业也必将又面临着新一流的洗牌。
此前欧盟日前宣布,从10月1日起,将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要求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所有货物必须有常规入境文件才被允许进入指定口岸;将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每一个麻袋)。此次欧盟抽样检测的农残项目指标也有所提高,噻嗪酮、吡虫啉、三唑磷等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都更加严格。这些标准的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其实对于那些有准备,有经验,有技术的企业而言,最大的影响无非是一个运输成本的上升问题。
也就像前文所获得那样,这是一把双刃剑,而很明显利是大于弊的。目前就有湖北茶企呼吁“湖北出口茶企应该团结起来,主动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从源头抓好质量关,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这种主动提升标准质量的愿望,在欧盟出台新标准之后更加的强烈。在如此背景之下茶企龙头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中小茶叶出口企业和茶叶种植农户,规范种植、采摘、加工等各生产流程,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使用农药,确保出口茶叶卫生安全质量;相关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建立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把茶叶出口质量关;要鼓励和扶持企业发展自有出口品牌,改变我国出口茶叶充当国外品牌原料的现状。
像这种由外在压力成内在动力,进而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原料生产方式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健康自然这必将是中国茶企走得道路。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情况之下,这是消费者最最基本的诉求,也是茶企最基本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