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踏进包装产业的大门,就注定了与之结缘。国内包装产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欢欣鼓舞,但透过现象感受本质,一种潜在的隐隐之痛却不禁让人为之惜惋动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着该产业的发展?未来国内包装产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瓦楞包装行业嫌贫爱富已是整个行业之患,需求大户的高傲与冷漠阻挡不了包装企业要求与之合作的强烈欲望与努力,但又有多少小定单客户在遭受着包装制作商的漠视和推诿。是谁造成了整个行业性的通病?当然是利益使然,做小订单没有利润!
小订单单体报价很高但没有利润,小订单的原料成本与大订单相同,管理流程也相同,是什么挤压了这些小订单的利润空间?他的深层原因只有一个--制作成本。只因为目前我们包装机械制作商提供的机器是为大批量、单品种的包装产品而准备的,他们不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变化,也就是不够智能化、柔性化。
提起柔性化不得不说一下当今制造业的标杆行业--汽车制造业,当年德国大众进入中国时采用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线,以自动化控制为标志,单品种生产效率很高,但共线生产不同的品种时需要整个生产线做相应的调整,费时费力。
包装机械行业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柔性化的制作理念和资源整合,每台单机的生产效率不断的提高,但应对小订单、多变化时就没了智慧,他不能短时间、列阵式的调整规格及排产。
拿模切成型这道工序来说,每一个新的品种就需要有专们的模切版工根据图形、尺寸制作相应的模版,换单就必须更换一次模版,不但费时、费力,还增加了制作成本就是一个理念和关注度的问题,就是说整个包装行业柔性化的生产理念没有,对于小订单的生态环境不够关注所致。
包装设备研发及制作企业要有大爱,增加对小订单及个性化包装产品生产的关注度,让小批量的生产同样变得简单、轻易和有趣才是我们包装行业的未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