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行情 > 材料供求 > 媒体在推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可起重大作用

媒体在推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可起重大作用
2013-10-12 10:55:54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环保产业的不断推进,各个行业都加强了节能环保的观念,在制药行业中,随着包装废弃物数量的增加,废弃物处理费用不断上升,加大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力度是大势所趋。包装机械行业也抓住机遇,不断向环保产业进军。

  首先,请允许我对人民日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报道作一个简要介绍。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非常重视包括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内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报道。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环境组,目前又在经济社会部专门设立环境采访室,负责环境生态方面的宣传报道,同时负责编辑人民日报"人与自然"专版;现在的编制为5人,设组长1人(正处级)、编辑记者4人。专门成立环境采访室,编制多达5人,这在中央新闻单位乃至全国各新闻单位中,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报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重视。

  自2003年组建以来,环境室的编辑、记者们全力以赴投身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领域的繁重报道工作,以"贴近民生实际,提高报道水平,增强引导实效,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坚持"抓策划、抓独家、抓深度",深入一线报道突发新闻,及时权威解读重大事件,努力为保障民生、改善环境鼓与呼,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们采写的报道《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披露了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事件,随后还推出十余篇连续报道,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甚至有媒体评论认为:率先报道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事件,是人民日报实践"三贴近"的显著标志之一。报道的主要采写者被评为"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在公开报道之外,我们针对环境生态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写大量内参材料,供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决策参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得多"说"得少》、《专家称佳木斯地下水污染不容乐观》、《中华环保世纪行太湖污染防治调查》等多篇内参获得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对中央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强调一点:除了我们环境采访室,报社各地方分社、国外记者站、其他编辑部门,也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做了大量的报道工作。

  关于媒体在推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我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宣传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升公众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国际动物保护界知名人士珍·古道尔说过一句话:"惟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惟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惟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环保领域这句名言,对于包括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也很有启示。

  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行动,其前提是要使公众充分了解并关心。近几年,我们国家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大有进步,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宣传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推动产业顺利发展,这方面媒体责无旁贷。在西方国家,媒体被称为"船桥上的了望者",当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这座"冰山"袭来,及时发出预警,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比如说,媒体可以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故事,向广大受众展现我国垃圾围城的严峻现状、废弃物填埋造成的土地浪费和二次污染、焚烧产生大量致癌物二恶英,等等,使大家逐渐认识到循环利用、把废物变成资源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从而自觉拒绝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同时注意垃圾分类、支持回收利用。

  二,介绍具体的"招法"、细节,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前年到日本采访,日本人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一些做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日本国土面积小,垃圾填埋土地非常少,曾经大规模建垃圾焚烧厂,但他们很快发现二恶英是一个致命威胁,于是下大力气建设循环型社会。日本制定了专门的《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回收利用政策很完善。现在,在日本家庭扔个矿泉水瓶都是很麻烦的,矿泉水瓶的瓶子、盖子、包装塑料要分开,分成不同门类;很多人会把牛奶包装盒用剪刀剪开,洗干净后再交给回收人员。这就为下一步的加工利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使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链条运转顺畅。

  这其中,媒体的集中关注和大量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日本工作,她告诉我,刚到日本时对垃圾分类之细很不习惯,后来从报纸电视中看到大量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报道,不仅强调其重要意义,还介绍很多具体的"招法"、细节,使她很快学会了扔垃圾,养成了好的环保习惯。

  对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国内一些地方和企业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去年底,我曾经到苏州工业园区采访,这里是通过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验收的首批3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之一。在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欧莱雅生产基地),看到大量外包装纸箱分门别类,整齐堆放。按照尚美公司要求,原材料供应商要回收并循环使用这些包装材料,供应商接到通知不来运走的要受到处罚。当时自觉回收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已经达到27家,包装材料90%以上由供应商运回循环使用,硬纸板箱一般可以重复使用20次左右。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尚美公司推行这项环保措施减少了每年近25万元的"卖废品"的收入,而且要增加一名员工处理包装材料回收工作,自己的投入实际上是增加了的。

  后来,我在报道中介绍了这家公司的做法。我看到这次会议上将展示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案例,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媒体关注、宣传的。

  三,媒体"环境意识要先于国民",做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的表率

  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向日本媒体学习:他们不仅新闻报道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内容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媒体自身的环境管理和环保行为也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例如,朝日新闻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引领环境保护的潮流,发起成立森林协会,发起设立"未来环境奖",进入新世纪,又制定《环境宪章》,提出"环境意识要先于国民"。 朝日新闻社设有环境委员会,并有专门的环境担当(环境负责人),各局有环境干事。朝日新闻的23个印刷公司全部通过了ISO14001环境认证,每年1300多吨的废弃物回收利用高达96%以上。

  推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记者和媒体不能当只说不做的假把势,不仅应该"说",还应该"做",成为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的表率。

  我们人民日报社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举措,除了刚才介绍的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报道高度重视,报社还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报社的具体方案,各部门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现在装内部稿费通知单的信封上,都用铅笔写上了一行字,提醒大家去领取稿费时同时把信封交回,以便下次循环利用。但和《朝日新闻》等先进媒体比起来,差距还很大。我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记者、媒体越来越多,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就会大有希望,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也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据有关专家介绍,包装废弃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按包装制品的材质基本可以分为纸质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四大类,包装废弃物大都是可再生资源。

  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日趋成熟,处理后的包装废弃物具有广阔的用途,市场前景看好。废弃医用包装回收后,可通过碎化和无害化处理与土壤或其他基质混合,用于无土或半土栽培。

  包装废弃物产量持续增长为循环再生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源。从全国包装工业总产量的统计看,目前纸包装制品约为835万吨,塑料包装制品约为244万吨,玻璃包装制品约为444万吨,金属包装制品约为161万吨。同时这些制品每年还以12.5%-30%不等的速度增长。研究资料表明,1吨废纸可再生0.8吨新纸或者0.83吨纸板;1吨废塑料可再生0.75吨柴油或0.6吨无铅汽油。由此可见,循环再生的“原料”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回收利用技术已经初步成熟,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包装的回收及循环利用,还需相关部门的鼓励与推动,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包装行业向环保产业进军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了解更多请关注 包装材料网http://www.bz-e.com/html/bzgq/bzcl/ 

相关热词搜索:包装,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网

上一篇:德国用叶绿素“染”塑料薄膜延长食物保质期
下一篇:加拿大开发电子智能印刷材料用于药品包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