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材料就是我们在生产、制造、使用和回收的包装物中,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生态环境有良好保护作用和回收再用的包装物料。
例如聚丙烯、瓦楞纸、可食用的檑米纸、粟米纸、可食用再生的保鲜纸以及我们日常用的纸制包装品及纸制手挽袋、纸杯、纸饭盒等。总之可溶解或聚合的各种保护生态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包装物及其原材料等。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包装物即用光敏剂降解聚合、用生物或化学物降解的各种塑料制品和其他包装物品。
现在全球性大力研究和发展的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可降解材料),都是针对难于处理的“白色污染”而提出的。因此,绿色包装材料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及材料使用后的归属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可回收处理再造的材料。包括纸张、纸板材料、模塑纸浆材料、金属材料、玻璃材料,通常的线型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也包括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二是可自然风化回归自然的材料。包括:
1) 可回收再用或再生的包装材料;
2)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
3) 可食性包装材料;
4) 天然植物纤维包装材料;
5) 转基因植物包装材料;
6) 轻量化、薄型化、无氟化、高性能化的包装材料;
7) 代木包装材料;
8) 绿色纳米包装材料;
9) 绿色包装辅助材料(粘合剂、油墨、涂料);
10) 绿色包装材料助剂。
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正式审议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包装工业中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此外,在管理方面,要求“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包装工业在保持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技术等诸多因素,仍存在过度包装严重、废弃物回收及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及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包装工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