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学习园地 > 制作工艺 > 印刷企业在出版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印刷企业在出版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2-11-15 20:00:3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改革带来的机遇,使出版产业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20106种,比1979年增长了5倍多;图书总印数达73.1亿册,比1979年增长了97%。印刷企业作为出版产业中“编、印、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同时印刷企业在实现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印刷企业在出版产业化中所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印刷业的发展,终究要依赖于出版产业的发展。1997年我国新闻出版资产达107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123.8亿元,年利润总额达99.5亿元。随着我国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对印刷业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出版产业化对印刷业的发展局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1.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不强。出版产业化将形成集团优势,能跨行业、跨地区、直至跨国经营,而不具备竞争力的印刷企业将会处于劣势地位。目前,吉林省印刷业面临的问题是活源不足、流失,在价格上占有优势的精品活源,几乎全部流入南方发达省份和辽宁省。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吉林省有26%的市场份额被外省抢占,而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印刷质量达不到出版要求,印刷设备落后,高质量的四色胶印机短缺。出版产业化的实现,使经营有规模、有效益的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优势产业。如深圳的雅昌印刷管理集团、辽宁省的沈阳新华印刷厂等。
  2.印刷业利润低,影响企业深化发展。1996年有关部门对10个省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印刷利润还不及整个出版利润的2%。印刷行业利润低,使企业自我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到出版产业中的印刷环节。
  3.大企业无规模,小企业无特色。在出版产业化中,印刷企业经营一靠规模,二靠特色。例如吉林省印刷业中,全省数百家的书刊厂,目前无序竞争现象实分明显,其结果不仅使印刷能力较强的书刊印刷厂吃不饱,许多小企业也在艰难度日。这种情况造成有规模的书刊印刷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小企业终因质量低下、管理落后而难于支撑。事实上,企业规模不论大小,只要步入竞争的良性循环轨道,都可得到发展。上海的中华印业就是依靠规模效益,并且通过OSO9002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江苏的丹阳教育印刷厂,厂小志高,依靠质量特色,本本优质,创出了名牌。国外也是如此,大日本印刷公司是世界是跨地区最多、规模最大的印刷公司。而日本大量的印刷厂是小企业,人数不多,但有专业特色,效率高,服务好。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4.尚未实现网络化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给出版业带来深远影响。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扩散和转化,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信息技术渗透到印刷业是必然趋势。目前,印刷企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程度还很不够。出版单位通过网络向印刷厂发布任务,也已不足为奇,这对传统印刷无疑是一种挑战。印刷业作为出版产业的组成部分,必须以高科技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以适应出版产业化的发展。
  5.加入WTO0对印刷业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印刷业也面临严竣的挑战。事实上今天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外资进入中国印刷市场。据统计,1997年《中国印刷管理条例》颁布前,全国已有三资企业近2000家,相当一部分是独资企业。随着中国的“入世”,一些有实力的国外集团将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如进入《财富》杂志500强的德国贝塔斯曼,已经把眼光投向了中国,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挤占一部分市场份额,对现有的印刷企业直接构成了冲击。
  市场竞争地无情的。出版产业化把印刷企业推向了市场,尤其对国营企业冲击更大。原来的直属印刷厂要和省内其它印刷厂以及外省或国外的企业一样,同场竞技,优胜劣汰。今后印刷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凭借高新技术优势的企业,业务与效益蒸蒸日上,如深圳的雅昌、南京的、爱德等;同时,也将有大批印刷厂因经营艰难而被迫倒闭或被兼并。
  二、采取的对策
  1.依赖政府政策推动。顺应出版产业的趋势,抓住机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份制改造为契机,实行资产重组,扩大资本融资渠道,清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印刷生产力发展所构成的羁绊。吉林省出版产业的各方面条件趋于成熟。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产业化发展模式中,长春第二新华印刷厂作为省新闻出版局改革试点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经营管理构架上进行全方位调整。运作一年来,实现销售利润239万元,比改制前提高139%,产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均创利税2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6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资产增值、员工增收,解放了生产力,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为出版产业化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充分发挥地域印刷资源优势。吉林省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必然带动全省印刷业的发展。印刷企业要抓住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机遇。由政府出资,率先在本省造就一个龙头企业,对有发展前途的印刷企业注入资金,通过优良的技术设备,取得规模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其它印刷企业依靠特色经营,使本省印刷业走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力争把原来流失到南方的印刷业务重新拿回来,扩大市场份额。
  3.转变观念,自觉加压。从我省印刷企业现状看,目前根本不具备与国际市场抗衡的能力。但企业自身要充满信心,要凭借政府的支持,用足政策。有关资料表明,在100多个WT0成员国中,文化产品市场对外全部开放的国家只有20个左右,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印刷许可证制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能永远实行下去。所以印刷企业要利用这一时间,抓住时机,大幅度地改革开放,做好“入世”的准备,向国际市场进军。虽然这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能。日本、香港、台湾早就进入国际市场。这也说明了要发展印刷业,必须面向国际市场,不断壮大自己。
  4.加强管理。印刷企业内部重组是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一个步骤。在改革过程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还要进一步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相互关系,以改革促进管理,以管理巩固改革成果,促进发展。新世纪的印刷技术将突飞猛进,数字化、网络化是当前国际印刷技术发展的主流。管理要不断扩展,纳入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用电脑网络管理,从基础抓起,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操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总之,管理上去了,人才、质量、效益就都有了。
  21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发展完善的时期,也是新闻出版产业化结构调整和整合的关键时期,包括书刊印刷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将在市场机制原则的基础上全部进入市场。出版社作为文化出版企业将根据市场机制本能地调节作用,打破直属厂、所有制、地域的界限,将课本、图书、杂志等书刊印刷物发向那些规模大、管理严、设备精、质量好、周期短、成本低的书刊印刷企业。因此,出版印刷业要树立一种市场观,尽快发展自己,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相关热词搜索:印刷企业 出版 产业化

上一篇:塑料制品的印刷
下一篇:纸纤维模塑餐具大规模生产技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