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福建

更多>>
首页 > 包装资讯 > 企业 > 数字出版会让图书变成永久的半成品吗

数字出版会让图书变成永久的半成品吗
2011-11-02 12:10:22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数字化让图书的修订变得十分容易,这会助长作者们随时更新内容的习惯吗?如果这样,书岂不是可以成为永远的Beta版了。《新共和杂志》的文学编辑劳拉•班尼特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全文如下:

  理查德•诺斯•派特森 (Richard North Patterson)依稀记得当他得知奥萨马•本•拉登已死的消息之时的情形。那是一个周天的晚上,他正看着电视,恰逢其最新一部小说作品《恶魔之轻》(The Devil’s Light)问世的前两天,这部小说是为纪念9/11恐怖袭击十周年而创作的,讲述的是关于基地组织计划对美国实施核袭击的故事。电视中沃尔夫•布里策(Wolf Blitzer)板着脸讲述了一些与主要国家安全问题相关的声明。派特森即刻感觉到情况不对。“我坐在那儿,像是一个患了紧张性精神症的人,”他回忆道,“我能看到一辆火车正驶向我,但我却无法言语,也不能移动。”

  在《恶魔之轻》这部小说里,本•拉登还是活着的,他正躲在巴基斯坦西部的某个洞穴里酝酿着一场致命袭击的阴谋。派特森——已著有15部政治惊悚小说作品,其中不乏畅销作品——旋即意识到他的小说有麻烦了。“我是全美唯一一个因本•拉登之死遭受损失的人,”他说。“一般说来,我很希望死的是基地组织成员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人。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先将本•拉登放在冰箱里封存上一个月。”

  但在电子书时代,对于这类意外事件,很容易找到弥补措施。派特森和他的代理商及出版人决定率先踏出对于小说作品而言史无前例的一步。他们将推出一部修订版的电子书,对故事情节做出修改以与当前所发生的事件相吻合。

  派特森耗费数小时彻底排查全书文稿,搜寻所有与基地组织领导人相关的参考资料,并对部分文段修改了一番,以澄清本•拉登已确切无疑地在小说中消失了。“但倘若在9.11当天,我们所在的任何一座城市消失了,那么本•拉登无疑将再次成为全球最具权势的人,就算他已经葬身黄泉。”小说中的段落“话音回想在石洞中,这是这些复兴者的最后避难所,这是一个隐匿于巴勒斯坦西部某一崎岖的山落中的石洞”被改成了“尽管他们的领导者在巴勒斯坦地区有强有力的防御装置,但他们所藏身的山洞很有可能都处于美国军方的密切监视之下。”如今,基地组织领导人出现在电视上的画面已被证实那只是本拉登在生前对公众发表演说之时预录的影像。就此,8月16日以电子书形式发行的《恶魔之轻》做到了及时更新。

  当然了,在意外事件颠覆了之前提出的假设之时,让一部书仍能与该事件保持相关性,实非易事。1908年,由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一书中的观点认为,战争是无利可图的,因此其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爆发战争。而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有批评家就为此对安吉尔的理论发起了猛烈地抨击。而后,安吉尔花费数年修订该作品,试图向世人澄清,他并没有说战争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

  然而如今,电子书让对已发表的作品做出修改变得轻而易举。在顾客所购买的图书信息有所更新——如各类拼写错误的更正及事实数据错误的更改——并可供下载之时,亚马逊公司就会发邮件通知他们的顾客,对于包括从《指环王》到斯塔西•希弗《埃及艳后》在内的各类图书,亚马逊都曾做出过更新。电子书是否会变成了一个因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变、不受图书初始模样支配的易变之物呢?这是否也在向我们传达这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对于图书的预期正从成品转变为永久的半成品——或者仅仅将图书认为是有悠久历史的多个、不稳定文本的逻辑结论的集合?

  借用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所提出的一个短语“考证的稳定性”(Textual stability),这是一个从未真正存在于出版界的信条。伏尔泰曾为他已出版的作品推出过许多补漏集和修订版,这让不少受挫的读者在他逝世之前,都不愿购买其完整的作品集。18世纪狄德罗(Diderot)广为流传的《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正是以原始版本图书中未涵盖的数百页文本内容为特色的。到了19世纪,法国作曲家昂布鲁瓦•托马斯(Ambroise Thomas)为歌剧《哈姆莱特》撰写了多个不同的结局,以此来吸引那些认为杀戮的结尾有点儿过于血腥的读者们。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已经推出了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个版本的文本,以更新书中过时的信息。而一些小说作者们甚至还充分利用推出最新版图书的机会,更新一些不符合当下时代环境的人和事。F.保罗•威尔逊在1984年推出的名为《坟墓》(The Tomb)的小说,在2004年再版发行之时,威尔逊将1984年版本中的“VCR”一词用“DVD播放器”一词来替换,并除去了一些对于约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的评论,因为那时这位主持人已经离开了《今夜脱口秀》节目。

  一个更具灾难性的例子来自于《大苏维埃百科全书》(the 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20世纪50年代,在斯大林秘密警察的首领贝利亚(Lavrenti Beria)垮台之后,所有的百科全书所有人都被要求从书中剔除含有“Beria”的词条,并用一篇关于白令海峡的文章来代替。

  就此看来,为了将一部图书从一个历史时期推延至下一个崭新阶段而对其做出修改,并非新鲜事物。但是当然了,电子书的不同在于其修改的便捷和容易程度。在称本•拉登还活着,并正进行一场阴谋策划的《恶魔之轻》精装本图书推出之后的几个月,表明本•拉登已死的《恶魔之轻》的电子书就问世了;这本书对应的平装书同样也包含了部分帕特森对小说做出修改的内容,其在2012之后才将问世。这个例子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说——就目前在亚马逊商店中销售的、大量Kindle版本电子书的商品类目来看——电子书似乎在助长这种对已出版内容做出修改的狂热行为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里所涉及到的一个最要紧的问题就是图书整体的完整性:一个文本何时才算是完整了?在某种程度上,任何形式的已出版的图书也必定是一个未定型的产品;大多数的作者都永远拥有对其进行修修补补的权利。但付梓出版又要求图书必须是完整的,至少在出版的当下是完整的。这样的要求也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历史上美丽的“错误”。在《冬天的童话》(The Winter’s Tale)一书中,莎士比亚提到波西米亚海岸——尽管波西米亚实际上是一个被陆地包围的中欧国家——将波西米亚海域(the Bohemian Sea)化作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国度。我们不得而知的是,莎士比亚是否将会有意在文中拼拼凑凑地弥补他在地理常识上的所犯错误,抑或者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他有可能会默默地为他的小说重新找一个沿海国度作为书中的乌托邦。

  除了时效和成本外,在更新的电子书和修订的纸本书之间还存在着另一个关键的差异:就前者而言,一般来说,修订本完全替代了在其之前推出的版本的图书。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下载了一本新的电子书,其就会完全取代了原始版本的电子书,就仿佛这有瑕疵的初始文本就从未存在过一般。与之相反,第二版的纸质本却能和其初始版本同时存在——与此同时,一本电子书的出现往往会抹去在其之前出版的所有的文本信息记录。出版界似乎常有聚集形成博客圈子的习惯,这个圈子本身又在不断地演变,并具有在第一时间删除错误信息的功能。不难想象这样一个崭新的图书世界,图书能与24小时循环播报的新闻一样做到同步更新,以使其内容与最新事实相吻合。“至此,毫无疑问的会在我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想法,未来的图书(在付梓后依然会对电子文本内容做出更新)将会只是制作流程的一个构成部分,” 斯克莱布诺(Scribner)出版社的默多说。

  帕特森当然会因此而感到异常兴奋。若不是因为有《恶魔之轻》的电子书版本,该书的纸质版一经问世就会被认定为是瑕疵品。“让我们试想一下,你在为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写一部重要的传记,此时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可能是一个丑闻,或是一场行刺——这些事件让这位政治家的职业生涯或者个性品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说。这时你就可以收回这本书的文本,对那些你曾弄错的实证数据做出修改,或者你就接受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根本缺陷:按帕特森的话说,一本书就如同“一只困于琥珀石里的苍蝇,封存在那个时代的记忆里。”

相关热词搜索:数字 出版 会让

上一篇:利乐包FSC认证:环保包装大趋势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纸媒应如何应对?

分享到: 收藏